浅论明朝中叶的“大礼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明朝中叶的“大礼仪”

浅论明朝中叶的“大礼仪” 刘 熠 璕 (渭南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化传播系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 大礼仪是明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对于明中叶的“大礼议”事件要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就必须重新认识“大礼仪”事件,必须用大量的史料证明,找出其发生的根源及产生的影响。对于“大礼议”事件的最终结果也说明了当时矛盾的严重性。笔者研究发现大礼仪之争在政治上是正德、嘉靖之际中央政府各种权利的一次整合,特别是反映了皇权与阁权、内阁各派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思想上则凸显了当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的分歧所在;从个人角度看则是杨廷和与明世宗的理念矛盾,“大礼议”是明中叶思想与政治二者之间互动的一个枢纽,对明中后期影响极为深远。 关键词:? 大礼仪;明世宗;内阁;杨廷和;张璁;王阳明 ? “大礼仪”是明朝中叶的一个重要的事件。正德十六年(1521)年仅三十一岁的荒淫皇帝明武宗死于“豹房”。因为无子,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坚持下,由武宗的堂弟,年仅十五岁的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为世宗。根据杨廷和拟定的大行皇帝遗诏,明世宗继位后应以其伯父孝宗为父,孝宗之妻张太后为母,以明武宗为亲兄,颇类世俗的“过继”。按照这个原则,明世宗只能称其本生父母为皇叔母,而不得继其宗祧。但世宗一立,即欲尊崇所生。这一举动招致了杨廷和以及所领导下的内阁的不满。明世宗因而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礼仪”进行反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本文从政治,思想,个人三大方面对“大礼议”事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以及对“大礼议”事件产生的影响得到更为深刻的研究。“大礼议”事件在政治上是正靖之际中央政府各种权利的一次整合,特别是反映了皇权与阁权、内阁各派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思想上则凸显了当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的分歧所在,是明中叶思想与政治二者之间互动的一个枢纽。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大礼仪”事件的前时代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中书省,罢丞相,亲自管理六部庶务,政事冗多,为内阁的产生奠立了一个契机。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规定内阁“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1]1732 。可见,内阁不与外廷发生直接联系,所“参预机务”,仅帮助忙不过来的皇帝处理政务,为其提供意见,无中枢行政机构之责。由于“文渊阁在午门之内迤东,文华殿南”[2] ,所以文渊阁也称内阁。内阁作为内廷的一个部分,只是皇权的一个附属机构。内阁的设置不违犯明太祖关于权力格局的设想。正如明臣雷礼所说:“夫罢丞相分任六卿,无偏听独断之弊,此太祖垂训立法高出千古者也。但政权必有所属,则设内阁而拟议以成其变化者。又成祖励精求治之初,心固并行不悖矣,况政归六部,权在人主,而内阁参谋犹不得专制外事,历列圣如一日也。”[3] 但在实际中,内阁权势地位逐渐发生变化。自仁宗开始,为内阁大学士加师、保及尚书、侍郎衔[3] 。英宗时,票拟成为内阁的专职,并且制度化[4]。此后,内阁权力一度趋于增长。 正德七年(1512年) 大学士杨廷和为首辅,此时“梁南海、费铅山佐之,杨丹徒以才领铨,一时在事,俱人望,号同心。虽主上惑于貂弁, 政日闻,赖诸公匡救弥缝,有杨遵彦臣清于下之誉。”[5] 事实上,杨廷和、蒋冕、梁储等大学士在正德朝已经形成了一个较稳固、正统且强有力的内阁班子,对武宗的胡作非为有所限制,主持着日常的国家行政事务。例如,武宗在宣府游玩狩猎,命令回朝之日群臣都要制作旗帐进行迎接,但是杨廷和认为“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武宗一再遣使传达“圣意”,但是杨廷和执意不从,这件事情也就作罢了。[1]5033 当武宗病入膏肓之时,“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石斋一一口授。动中机宜,略无舛错。”[6] 正是因为有实际权力增长的杨廷和内阁,所以尽管武宗倒行逆施,但明王朝的大局却未遭颠覆。因此《明史》赞曰:“武宗之季,君德日荒,嬖佞盘结左右。廷和为相,虽无能改于其德,然流贼炽而无土崩之虞,宗藩叛而无瓦解之患者,固赖庙堂有经济之远略也。”[1]5051而随着武宗的死,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形成,进而掌控了明朝最高权力。 二、“大礼仪”事件 正德十六年(1521)年仅三十一岁的荒淫皇帝明武宗死于“豹房”。他没有子嗣,在新皇帝即位登基前的四十来天的光景中,造成了皇位空缺。当时重要阁臣有杨廷和、毛纪、蒋冕等, 其中杨廷和为首辅。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新都人,成化十四年进士。于正德二年入阁, 专掌诰敕。正德七年至嘉靖三年任内阁首辅, 主持朝政。但他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 则是在武宗去世之后。在此之前, 武宗四处巡游, 又过分宠信宦官, 他虽有首辅的地位, 也难以有所作为。明武宗生前既未生子立嗣, 又无同父兄弟, 也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对此杨廷和是早有准备的。当武宗刚刚病死豹房, 宦官谷大用等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