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碳排查资料(冷媒和灭火器)
R22
二氟一氯甲烷(R22) 一、分子式: CHCLF2
商品编码危编号:1018 危险级别:2.2
二、物理性质:
R22在常温下为无色,近似无味的气体,不燃烧、不爆炸、无腐蚀,毒性比R12略大,但仍然是安全的制冷剂,安全分类为A1;加压可液化为无色透明的液体。R22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很高,特别是在没有水份存在的情况下,在200以下与一般金属不起反应。在水存在时,仅与碱缓慢起作用。但在高温下会发生裂解。R-22 是一种低温制冷剂,可得到-80的制冷温度。
但R22属于HCFC类制冷剂,将要被限制和禁止使用。关于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3号):《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已经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按照《议定书》最新的调整案规定,2013年生产和使用分别冻结在2009和2010年两年平均水平,2015年在冻结水平上削减10%,2020年削减35%,2025年削减67.5%,2030年实现除维修和特殊用途以外的完全淘汰。
R134A 氟利昂134A是一种新型制冷剂,属于氢氟烃类(简称HFC)。其沸点为-26.5℃。它的热工性能接近R12(CFC12),破坏臭氧层潜能值ODP为0,但温室效应潜能值WGP为1300(不会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是近年来鼓吹的环保冷媒,但会造成温室效应。),现被用于冰箱、冰柜和汽车空调系统,以代替氟利昂12。
它比R12的优越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R134a不含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不起破坏作用;
2、R134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易燃,不爆炸,无毒,无刺激性无腐性);
3、R134a的传热性能比较接近,所以制冷系统的改型比较容易;
4、R134a的传热性能比R12好,因此制冷剂的用量可大大减少。
这里要着重指出,对于不安全卤化烃化合物(HFCs),由于不含亲油性基的氯原子,因此,不能于矿物润滑油亲和,为了确保相容性,在家用空调系统中,可采用聚酯合成润滑油(POE油)或烷基苯润滑油(AB油)。
物性 单位 HFC-134a 化学名 / 1,1,1,2-四氟乙烷 分子式 / CH2FCF3 分子量 / 102.03 沸点(1atm) ℃ -26.1 冰点 ℃ -103.0 临界温度 ℃ 101.1
性状用途: R-404a是一种对臭氧层不起破坏作用的混合制冷剂。它是应用在商用制冷系统领域的R-502与R-22的长期替代品。R-404a广泛适用于超市冷冻柜、冷库、陈列柜、运输冷冻、制冰机等领域。
??
物理性质:
组成成分 R-125/143a/134a 各成分质量比 % 44/52/4 分子量 97.6 沸点101.3kpa ℃ -46.2 临界温度 ℃ 72.1 临界压力 kpa 3728 饱和液体密度25℃ Kg/msup3; 1044 比热25℃ Kj/(kg.k) 1.54 破坏臭氧潜能值 (ODP) 0 等压蒸气比热(Cp),30℃及101.3kPa [KJ/(Kg·℃)] 0.21 沸点下蒸发潜能 KJ/Kg 200.1 GWP值为3750GW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是一种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一个指数。GWP是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于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被作为参照气体,是因为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
尽管衡量温室气体作用强弱的评分方法有许多,但GWP值无疑是最具参考价值的,特别是作为政策措施的依据。GWP从分子角度评价温室气体,包括分子吸收与保持热量的能力,以及能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多久而不被破坏或分解(atmospheric lifetime,大气存留时间)。如此这般,就能评价每种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比重。
GWP同样能够评价温室气体在未来一定时间的破坏能力,通常以20年,100年,500年来衡量。通常,由于自然的分解破坏机制,已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是逐年降低的,并且温室效应能力也一并减弱。然而某些CFC家族气体,大气存留时间相当长,并且有可能100年GWP值高于20年GWP。
按照惯例,以二氧化碳的GWP值为一,其余气体与二氧化碳的比值作为该气体GWP值。其余温室气体的GWP值一般远大于二氧化碳,但由于它们在空气中含量少,我们仍然认为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温室效应60%由其引发。
附:部分温室气体GWP值
20年 100年 500年
二氧化碳 1 1 1
甲烷 62 27 7
一氧化氮 275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