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岁将军吕正操故事
百岁将军吕正操的故事
“我这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3件事。”回顾百年人生,吕正操将军只用了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其实,这位老人整整一个世纪的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传奇。
2009年10月13日下午14时45分,开国上将吕正操逝世。这是57位开国上将中,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老将军。百岁将军的离去,留下了一个永远的传奇。
乡情:冀中名将心底
默念两个故乡
从吕正操那乡音不改的讲话,不难知道他是东北人。1905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母亲生他的时候,为了免遭不测,把他藏到隐蔽地方。战后,南满铁路被日本人占有。铁路就从山后村西经过,和吕正操家的菜地紧挨着。少年时代,吕正操就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人民的欺凌和杀害的情景。
山后村有一条东西街,东街富,西街穷。吕正操是西街穷孩子的头头,他们从小就恨日本人,做游戏打仗,骑着秫秸当马,谁输了谁装日本人。铁路有条人行横道,日本人不准中国人走,中国人必须绕很远到平交路走大道。有一次,吕正操看见代课老师偷偷过铁路的人行道时,被日本人用战刀砍得头破血流。当时他就气哭了,总想长大了当兵打日本人,报仇雪恨。
念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偏袒富家子弟,让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当班长。班长时常欺负西街的穷孩子,吕正操不服气,就和他打起来。两人找老师评理,老师反而要打吕正操的手板。吕正操气急了,也用板凳狠狠地打了老师一下。他知道自己惹了祸,撒腿就跑,不敢回家,在河边壕沟里呆了3天,村里人怎么也找不着他。老师这下也慌了,传话说是只要他回来,就不再罚了。
这样,吕正操才回到学校。老师说,打就不打了,可要罚背3篇古文,要他先温习,然后再背。吕正操念了两遍后,自信地说:“我现在就背!”接着一口气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老师很惊奇,立即改变了对这个穷孩子的态度,不断地给他补课,还提前给他上高小的课,准备保送县立中学。
老师给他取学名“正言”,他听后感到不满意,边走边琢磨,心想:这言语的“言”字,跟军事打仗没啥关系。走到家门口,他坐在门槛上沉思起来:上学读书为的是求知识,长大要当兵,操练好了才能打日本。于是,他打定主意,自己改名为“正操”。
吕正操17岁那年参加了东北军。正是吕正操这个名字,在抗日战争时期使日本军队闻风丧胆。
1937年10月14日,时任国民党五十三军一三○师六九一团团长的吕正操,率部在河北晋县小樵镇正式改编为“人民自卫军”。人民自卫军最初编为3个总队,吕正操任司令员,李晓初任政治部主任,各级领导职务由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担任,在冀中平原上树起了第一面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吕正操率部改编后,进入冀中,与冀中地方党组织会合,发展抗日武装,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那是一个秋夜,天空晴朗,月光明亮,我们大家踏着皎洁的月光,走上了抗日征途。”时隔67年,吕将军仍清楚地记得那个历史性的夜晚。
他对来采访的记者说:“其实,日本人没有什么了不起。”
当问到他打过败仗没有,他笑了笑:“敌人来了,打不过就跑嘛,这就是敌进我退。”从百团大战到“五一”反扫荡,从桑园突围到地雷战、地道战,冀中子弟兵打出了声誉,打出了军威。
这一生,吕正操记不清指挥了多少次战役。每谈起一次战斗,他都表现出一种“得胜归来喜笑浓”的神色。
冀中军民抗日斗争的实践为开展平原游击战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毛泽东在为冀中军区和八路军三纵队成立三周年题词时,热情称赞他们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抗战前后,吕正操在冀中生活战斗了10年,他的队伍和当地老百姓鱼水情深,冀中的父老乡亲视他如家人,他也一直把那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听到冀中的语音,就感到格外亲切。
战后几十年,吕正操时常怀念冀中人民,前些年还特意旧地重游,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老房东促膝谈心,漫步在滹沱河畔,寻找当年的战场。他说:“抗日战争时期,冀中800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前赴后继,壮烈牺牲。我不过是和人民战斗在一起的普通一兵,在党的哺育下,做了自己该做的一份工作。我常常想起失去的战友和壮烈牺牲的冀中群众,对他们表达无限的敬意和悼念。”他对那里的人民,对那里的村庄、河流、田野,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眷恋着。
友情:抗日名将与
千古功臣的莫逆之交
1922年春,吕正操通过一位远房亲戚的介绍,说服了家人,毅然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后来到旅部当上士。张学良看他的字写得不错,便推荐他考东北讲武堂。1923年冬,吕正操考取了东北讲武堂第5期。
晚年,吕正操回忆说:“我和张学良是同乡,他也是辽宁海城人,对我特别关照。他是讲武堂第1期毕业的,当时任讲武堂监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