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与鲁迅患难之交.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瞿秋白与鲁迅患难之交

瞿秋白与鲁迅的患难之交      瞿秋白是一介书生,论文著书,倚马可待,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内还没有几个人能够超出他的。在大革命的高潮中,作为一个理论家、宣传家乃至教育家,瞿秋白的才智洋溢,绰有余裕;但作为政治家,特别是作为政治领袖,则嫌大不足。在纷扰复杂、纵横捭阖的政治漩涡中,他缺乏临危不乱、遇变不惊、随机处置、举措适当的气魄和能力,而容易犹豫、摇摆甚至举措失当,应该说,这是他的人性弱点。个别别有用心的政客往往利用他的这个弱点把他打垮,王明就是其中的一个。      与鲁迅亲密合作,改进左联文学创作      1931年1月7日,这一天是瞿秋白一生最灰暗的日子,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操纵下于上海秘密召开。会议批评李立三的错误和三中全会的“调和主义”,由于李立三当时已去莫斯科,瞿秋白便成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主要目标。会???撤销了瞿秋白、李立三的政治局委员,而王明等人竟一步登天,占据中央领导岗位。当时,瞿秋白心里的苦水只能往自己的肚里咽,再也不愿与王明这些有硬后台而又具有流氓气质、阴谋家手段的政客们周旋了。   从已经无法工作下去的领导岗位上下来,对瞿秋白来说是求之不得的解脱,他可以在别的岗位上为党工作,他一直醉心向往的文学园地,现在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来耕耘了。从此,瞿秋白开始了他的文学活动的黄金般的辉煌时期。   瞿秋白夫妇这时每月仅能领到十六七元钱的生活费,带着病,他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他气定神闲,情绪内敛,从不在朋友、同志和妻子面前诉说王明集团对他的打击。见过他的人,对他的安详、平静、潇洒和幽默,都感到意外。   1931年4月下旬,茅盾到大西路两宜里来看望瞿秋白,茅盾这时正在写长篇小说《子夜》,想来征求瞿秋白的意见。在和茅盾交往中,瞿秋白不时问起鲁迅。他对鲁迅景仰已久,但一直未能与鲁迅见面。   5月初,冯雪峰到瞿秋白家来。瞿秋白看了冯雪峰带来的《前哨》上刊登的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高兴地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冯雪峰和茅盾考虑到瞿秋白的安全,打算把他安排到北四川路鲁迅的寓所,但又觉得不是长久之计。最后由冯雪峰设法在南市紫霞路68号谢旦如家,替瞿秋白找到住房。   在这前后,瞿秋白开始和左联发生联系,参与了左联的领导工作。4月底,在茅盾家避难时,茅盾对他说,左联像政党,关门主义,不重视作家的创作活动。瞿秋白大致同意这个看法。5月,茅盾任左联行政书记。瞿秋白邀茅盾去谈,提议改进左联工作,再办一个文学刊物,专登创作作品;同时对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运动,以及1928年以来的普罗文学运动进行研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本来,鲁迅、冯雪峰和茅盾也早有办刊物的打算,经过研究,决定将已被查禁的《前哨》从第二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专登文艺理论文章,并创办大型文学刊物《北斗》,由丁玲主编。瞿秋白这时期写的文艺论著,多数发表在《文学导报》和《北斗》上。      左联成立于1930年3月,纲领中已有“左”的倾向。在行动上,要求作家参加飞行集会,到工厂中做鼓动工作等。同年8月,左联执委会通过决议《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不仅要求左联成员去参加飞行集会,而且根本不提作家的创作活动,对作家的创作热情和愿望扣以“作品主义”。这种状况,直到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决议,才有改变。茅盾曾回忆说:1931年11月的“决议是冯雪峰起草的,瞿秋白花了不少心血,执委会也研究了多次”。“它标志着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已基本上摆脱了‘左’的桎梏,开始了蓬勃发展、四面出击的阶段。促成这个转变的,应该给瞿秋白记头功。当然,鲁迅是左联的主帅,他是坚决主张这个转变的,但是他毕竟不是党员,是‘统战对象’,所以左联盟员中的党员同志多数对他是尊敬有余,服从则不足。瞿秋白不同,虽然他那时受王明路线的排挤,在党中央‘靠边站’了,然而他在党员中的威望和他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使得党员们人人折服。所以当他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加之他对鲁迅的充分信赖和支持,就使得鲁迅如虎添翼。鲁迅与瞿秋白的亲密合作,产生了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在王明‘左’倾路线在全党占统治的情况下,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艺运动,却高举了马列主义的旗帜,在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道路,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与鲁迅以文会友,互称“敬爱的同志”      这一时期,瞿秋白一度从组织上直接领导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委员会(即文委,是文总――包括左联在内的左翼文化总同盟――的领导核心)。人们发出这样的评价:“左翼文联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   过去,左联不允许盟员在资产阶级报刊上发表文章,而自己没有报纸,刊物常被查禁。瞿秋白参加领导左联后,开始逐步地、有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