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秘而富有深意“亳”
神秘而富有深意的“亳”
“亳”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亳”字,经检索,共有7种写法(参见刘涛《中国古文字中的方法论问题》)。
甲骨文中,“亳”的字形的不同写法,说明早期“亳”字有一个漫长孕育的过程。
甲骨文中,“亳”的用法有两种,一种作为地名使用的“亳”字,如卜辞中的“癸丑王在亳”等;一种是以“亳土”、“亳宁”,这样的形式来使用的,“亳土”即亳社,亳地之社。“亳宁”之“宁”,多数学者释为“商王朝廷中的官职名”,这种解释是符合原意的。在《甲骨文合集》中,有以下卜辞:
争贞:令亳宁鸡贝……
贞:乎取亳宁
上述两辞意思是:令担任宁官的亳宁提供或送来鸡贝等财物,第二辞是安排亳宁准备提供某些财货或物品。
“亳”的释义,众说纷纭,从古至今,专家学者,地方贤达,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影响较大的归纳如下:
1、“亳”:商代一种用来储藏粮食饲料或柴草的亭状建筑物。
2、“亳”:高宅,建在高处的房屋。
3、“亳”:专做地名,商朝时多处。
以上诸种说法,各执一端,但是未能抓住本质要害。
“亳”,《说文解字》注: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京兆:十亿为兆,十兆为京,京兆极言高大,喻为高大吉祥之地,影响力远播的地方。杜陵亭也:《李灿:释亳》中认为“杜”应为“社”,应为史书代代相传过程中错刻字,社:社庙,祭祀的地方;陵:推土成高,社庙之用;亭:社庙之建筑。从高省,乇声。高:崇高也。《诗?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仰崇拜之意”。“乇”:“说文解字”释为草叶,“从垂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这里象征五谷、树木。综上所述,“亳”的本意是指巍巍京都、社稷所在地,是祭祀祖先、出征占卜祈祷的地方;引申比喻为树林环绕、吉祥富饶之地,影响力远播的地方。
“汤始居亳”,在史籍中多有记述,最早见于《书?尚书序》,“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又见于《史记?殷本纪》“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浩”。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十五年,商候履(汤)迁于亳”。可见,汤即位???亳地,是毋庸置疑的。但汤居“亳”究竟在何地?学术界和考古界所议纷杂,其间不乏后来利益介入,人为争执。《现代汉语词典》:亳州,地名,在安徽。
《辞海》注解:
亳,古都邑名,商汤时都城,共有三处。
1)在今河南商丘东南,相传汤居于此又名南亳。
2)在商丘县北,相传诸侯拥汤为盟主于此,又名北亳。
3)在今河南偃师县西,相传汤攻克夏时所居,又名西亳,灭夏后,还都北亳。汤所都之亳为南亳。
甲骨文研究大师董作宾先生在《卜辞中的亳与商》中论证:“亳”在商丘南的安徽亳县附近。而且认定“亳”,在商代只限于一处一地,董作宾从甲骨卜辞中“南洮”“北洮”;“东队”“西队”“东土”“南土”等地名称谓的考证,推理出“亳”不存在多处,因为“亳”在甲骨文中用法仅上述两种,他进而论述“殷”“商”之名在商代都只限于一地一处。
对甲骨文研究有卓越贡献的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论证:“卜辞在商,贞:今(日)步于亳,亡灾”。他认为从这条卜辞中透露的信息,从商到亳,是一 天步行路程,确定卜辞中“商”所在地,“亳”也可随之确定。陈梦家认为商即河南商丘毋庸置疑。概而括之,商汤都亳所在地,即今天亳州。
商是继夏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天乙(汤)至帝辛(纣)共三十一王、前后约600年。前1601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前1600年,但有争议),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于亳(前1601――前1589年),汤建商都亳后,称王13年,病死。之后历经商代王(太乙)、哀王(外丙)、懿王(仲壬)、太宗(太甲)、昭王(沃丁)、宣王(太庚)、敬王(小甲)、元王(雍己)、中宗(太戊)、孝成王(仲丁)(前1411-前1401年)。仲丁元年,自亳迁都于嚣(今河南郑州附近),当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其中的蓝夷进攻商朝,发生大战,仲丁打败蓝夷。仲丁病死后诸弟争夺王位,商朝一度中衰。自前1601建都于亳,到仲丁元年前1411自亳迁嚣,商在亳立都190年。
据考证,全国共有古都164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69个。其中,15年以上的古都53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172个。不足15年的古都计有79处,涉及的政权90个……(《史念海?中国古都文化》)。历史学家、考古学界曾列出中国六大古都,分别是西安(十三朝古都)、洛阳(九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南京(六朝古都)、北京(五朝古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杭州(南宋、吴越)。后来,中国古都学会又公布安阳(殷墟)、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郑州因发现商代遗址,也被列入,这样共有八大首都,但不论怎样,“亳州”都应是古都之首。因此,不论八大古都, 或九大古都,随着考古的发现,亦或将来出现十大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