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特尔在运算自己方向
英特尔在运算自己的方向
对于技术出身的英特尔来说,高高在上挥舞魔杖的感觉已经延续了太久。如果通过简单的市场策略就能搞定PC厂商,那它凭什么能有耐心俯下身来倾听普通消费者的声音呢?
清醒的杨旭
一年前,当时任英特尔公司亚太区联合总裁的杨旭受命返回中国担任总经理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离开前对这个市场充满担忧的预测被不幸言中。
在当时给总部的一封邮件中,他认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市场的环境来看,竞争对手必将在这两三年时间发力,而且力度不小。在这方面,英特尔中国必须有所了解,做好迎战准备。”
正如他所料,在短短的两年时间,AMD凭借声势浩大的技术战、价格战和公关战,轻易撕破了英特尔花费数十年苦心打造出来的中国Pc战略联盟。这逼迫着英特尔不得不作出改变,2007年3月10日,英特尔内部计划曝光,通常将追求毛利润作为主要任务的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今年将全力阻击AMD。
尽管5月18日英特尔股价上涨近2%至每股22.67美元,美林也将该公司股票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但根据国际著名市场咨询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调查,英特尔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对全球芯片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截至2006年第四季度,AMD的市场占有率前所未有地攀升到25.3%,而数年前,它仅为7%。
这一奇迹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中国市场。作为反击,整个英特尔公司在去年夏季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在AMD获利丰厚的美国服务器芯片领域夺同了部分市场,但被业界评价为“公关效果远大于实际贡献”的这一行动,仍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英特尔的真正战场,应该是在中国。
IDC的数据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从2005年同期的84%下滑至74%,而AMD则从16%增至25%。就在几周前,AMD公司CEO鲁尔兹还表示,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略高于30%,与此相对应的是AMD对中国市场的极度重视。2006年8月,AMD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2006年年底,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在大区成立仅两年时间就升任为AMD全球高级副总裁,成为A MD最核心的决策层成员之一。
为了挽回在中国市场的失落,2007年1月,英特尔中国区从亚太区脱离,成为与美国、欧洲、中东及非洲、亚太区并列的第五个独立销售与市场区,并将2007年春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的举办地点从美国旧金山改为北京。
而回到中国继续担任大中国区总经理的杨旭,也开始频频露面于各大媒体报章之中,按照他在酷睿双核处理器发布会上的话来说,就是“用强大的力量向对手发动攻击”。不难发现,英特尔今年策划了更多的品牌推广活动,无论是岁末年初的极客,还是IDF上的“多重身份多重体验”,或是5月中旬举行的MOD大赛,英特尔正用全方位的冲击和覆盖重新拥抱中国。
3月27日,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的亚洲最大芯片厂落户大连,这是英特尔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也是对中国政府最大的一次公关游说,这次游说的力度,不亚于2005年10月AMD向中国方面转让X86芯片技术的厚礼。
面对中国这个曾被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市场和在市场上颇为顺意的竞争对手,英特尔再一次意识到了“饥饿感”的存在。
激荡
这种意识,早在2004年联想首先宣布与AMD正式合作的时候,就应该有了。
2004年6月8日,联想集团正式推出基于AMD处理器的家用电脑,之后又依靠AMD的价格优势推出不超过3000元的电脑,这是AMD在中国大陆市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胜利。在此之前,―直只有惠普、曙光、紫光以及当时的夏新等厂商和AMD在品牌Pc上有合作,虽然惠普是非常知名的业内厂商,但在中国本土市场,一直没有巨头级厂商支持AMD。
历史似乎开了一个玩笑,1996年年初,正是英特尔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向联想提供“奔腾”微处理器,造就了一场“万元奔腾”风暴,也造就了今日联想在中国PC界的霸主地位,而如今,联想第一个“倒戈”了。
按照业界的观点,长期以来,同等性能的AMD和英特尔芯片,英特尔的价格要高出20%以上,但由于英特尔在业界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以及类似“Inte|Inside”一系列的市场策略,一般电脑厂商都不会轻易放弃英特尔。
后者之所以能成为中国PC产业发展10年来的幕后推手,就是依靠核心技术给国内PC厂商排座位,“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1996年英特尔以“奔腾”取代“486’的合作厂商是联想,2001年英特尔把奔腾4代的首发权授予了TCL,2004年推出迅驰第二代时又选择此前从未涉足笔记本电脑业务的海尔,这种多合作非排他性的战略联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PC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打造出一个英特尔独有的关系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