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英达名门世家搞怪父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若诚英达名门世家搞怪父子

英若诚英达名门世家的搞怪父子      提起英氏家族,可谓世代名流。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是满洲正红旗人,曾创办《大公报》和辅仁大学。曾祖母爱新觉罗?淑仲则出身于皇族。英达的祖父英千里,十二岁便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任辅仁大学教授。英达的祖母蔡葆真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是19世纪20年代的山东省省长。   在这样的书香门第,英达的祖父曾告诫过英达的父亲英若诚:一不可当官;二不可从艺。但英若诚和英达这对父子,不但没有遵从训诫,反而在演艺道路上,一代比一代走得辉煌。      青葱岁月      1929年6月21日,辅仁大学著名教授英千里和蔡葆真的第四个孩子若诚出生。   童年若诚聪明过人、思维敏捷,古诗词只要用心念上几遍,便能倒背如流。只是聪明没用到正处,若诚自小便顽劣异常,整日里恶作剧不断,是个出了名的“坏”孩子。但“坏”归“坏”,做起事来可一点不含糊,从不服输,所以在学校里虽然说常令老师们头疼不已,但学习却总是名列前茅。   1945年,英若诚自圣路易中学毕业,满分一千二百分的毕业考试,他竟然考了一千一百五十七分。当时,这一成绩可以免试进入剑桥大学深造,但他听从了父亲让他学习中国文化的建议,考取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英若诚靠他的学习成绩和聪明及爱搞怪的本性,迅速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那时,他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成绩,为同学们编写了实用的辅导材料。甚至考前,他结合教材和老师平时讲课的重点,竟然揣摸出了考题思路,自己给同学们搞出了一套“期末考试复习总纲和习题”,基本涵盖了全部考题,以至于很多同学都取得了高分,并且答案接近,让老师误以为是有人偷了考题。   当时父亲英千里已是北平市教育局局长,但为人正直清廉,只靠那一份薪水养家,日子过得很拮据。家里经济不宽松,英若诚在学校里也是紧巴巴的,有时候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但这难不倒向来爱搞怪的英若诚,他灵机一动,想出个赚钱的营生。他在校园里租了一间小屋,然后从家里取来照相机,又借了一些简单的冲洗设备,一个像模像样的照相馆就开张了,他在照相馆上挂??个“集萃照相”的招牌,还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冲晒敢称独擅   照相何必进城      不想,生意还非常红火,所赚的钱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还能贴补家用。   英若诚的小聪明不但能赚钱,还赚来了一个漂亮媳妇。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叫吴世良的名门才女从复旦转到了清华,插班到了英若诚的班上,一时引起无数男生的关注和女生的妒忌。那些女生合起来欺负她,一起推举这位上海来的娇小姐做伙食委员。那时的学生吃住都是自己安排的,大家推选出一个人当伙委,专门负责把大家的钱收上来,然后找地方准备大伙的伙食。吴世良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哪知怎么买菜弄粮食,百般无奈之下,有人推举了英若诚,说他已经是两届的老伙委了,让她请教他一下。   英若诚当伙委还真当出经验来了,他从不去市场买菜,而是在菜刚种下的时候,就跑到菜地里直接把一小块菜地里的菜全买下来,把钱给菜农,然后让菜农照常施肥浇水,等到菜成熟的时候,英若诚再过来收。吴世良大开了眼界。      因为伙食两个人熟悉起来,后来又一起加入了学校的剧团,一起出演了很多戏。慢慢地,两人互相欣赏,终于相爱了。大学毕业后,两人一起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并结婚生子。1951年,大女儿英小乐出生。1960年7月7日,吴世良又生了一个重达九斤的大胖小子,当时两口子正在读《水浒传》,英若诚特别喜欢里面的鲁达,便给自己的大胖儿子起名叫英达。      狱里狱外      当时的英若诚夫妇虽然还只是普通演员,但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却也无限甜蜜。这是英达小时候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刚上托儿所的小英达,就已是公认的神童了,他会画画,还会一项几乎成为当时幼儿园“镇园之宝“的绝活――捏橡皮泥。每每有人来园里参观,老师就一定会给英达发一块橡皮泥让他出来表演,他小小的胖手在众目睽睽之下,上下翻动,不一会儿就能捏出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来参观者的阵阵赞叹。自然,在父母跟前,他更是被宠为掌上明珠。   不料灾难突然降临。1968年4月的一天,英若诚夫妇双双被捕,分别关在两个监狱。   狱外的小英达被突然的变故完全打蒙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大门被砸,家里家外贴满了大字报,接着他们从自家独院的大房子里被赶了出来,挤进两间小屋里。他跟着姐姐和外婆,没有生活来源,就靠卖些家具换粮食吃。   后来,姐姐英小乐插队去了内蒙古,外婆也被迫离开了,北京只留下了英达一人。正读小学的英达像个流浪儿一样,在街头讨过饭,在车站睡过觉,有时候饿得受不了了,就去投奔奶奶,或到四叔四婶家里蹭饭。   在学校里,英达更是处处受人欺负。有些高年级的学生甚至一边骂他是小狗崽子,一边打他的耳光。屈辱像一把刀一样,每天都深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