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年代里437封老情书感动现代网络.docVIP

荒诞年代里437封老情书感动现代网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荒诞年代里437封老情书感动现代网络

荒诞年代里的437封老情书感动现代网络   在爱情变得浮躁、情感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有两位老知青在40年前写的437封老情书,如今正在网络上蹿红,短短一个月内,人流量就达到了4万多人,众多博客圈加以推荐,甚至将老情书推荐到博客首页。在每一篇老情书上网后,都有不少网友跟帖,纷纷抒发感动之情。      10年如梦写尽痴情      这对知青情侣名叫崔积宝、李桂茹。今年61岁的崔积宝曾是哈尔滨学院文学系教授,57岁的李桂茹曾从事文秘工作,目前也退休在家。而这437封信是他们在1968年到1977年这十年间写的两地书。   在1966年“文革”开始时,崔积宝和李桂茹都是哈尔滨市第八中学的学生,崔积宝读高三,李桂茹读初二。有一天,因出校报,李桂茹拿着蜡纸到学生会向崔积宝借油印机,通过几句交谈,两人发现彼此的“立场”和“观点”非常一致,当时年已20岁的崔积宝立即对眼前这位小自己4岁的女生有了好感。此后,崔积宝以送材料、发通知、开会等各种理由与李桂茹接触,还找机会到李桂茹的家里帮着干活。虽然交往多了,但当时两个人还保持着同学关系。   1968年,学生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崔积宝到了和平农场,李桂茹到了云山农场。后来这两个农场都归属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虽然他们呆的地方同属密山虎林地区,但由于交通不便,两人很难相见。于是两个人靠通信保持联系,交流思想,发展感情。   这些信最初是崔积宝在1968年11月9日先写的,当时他怕影响不好,没有直接将信邮到李桂茹所在的兵团,而是先邮回哈尔滨李桂茹的父母家,李桂茹的父母则将信装在家信里再邮给李桂茹。   1969年,崔积宝回哈尔滨探亲,便以李桂茹父母的名义给李桂茹所在的兵团发了封假电报,于是李桂茹也有了探亲的机会。可回哈尔滨后,她发现这是崔积宝的主意,便很生气,立即返回兵团,并给崔积宝写了封“绝交信”。这下子崔积宝慌了,为了求得原谅,他不断地写信解释,足足坚持了一年,李桂茹终于被打动。1971年的春节,二人一同回哈尔滨过年,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此后,两个人通信更加频繁,借着鸿雁传书,他们互相倾诉,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互相鞭策。除了绕弯子从家里转交信之外,为了保证每封信都能安全到达,崔积宝颇费心思。他每次都要从新建的边远连队走上十几里山路,把信直接投到当地邮局的绿邮筒才放心,因大雨瓢泼被浇成落汤鸡的事多次发生。最惊险的一次他在风雪交加中迷了路,差一点儿被冻死在荒原里。   1974年,崔积宝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鸡西市上学。1977年,李桂茹也幸运地被招工回到哈尔滨。于是崔积宝也请假回到哈尔滨,这对热恋多年的情侣终于结了婚。此时他们已相互通信419封,而且两人都不约而同地保存着对方的来信。婚后,他们写信更是对两地分居生活的寄情。直到1978年崔积宝调回哈尔滨时,他们已累计通信437封。   随着时代的变迁,崔积宝夫妇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过得很安逸。这期间,他们搬了四次家,扔了许多旧东西,可唯独对这一摞已经变黄的旧情书不弃不离,夫妻两人还按时间顺序将旧情书一封封地编上号。每次翻看这些老情书,夫妇两人都非常感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热恋中。这些老情书也为这对挚爱伴侣一生的婚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都非常珍惜当年的这段感情,恪守着那些老情书上的誓言和承诺,幸福地走过了每一天。      朝花夕拾温暖一生      1995年,老两口买了台电脑,他们想找一些有情节的文章来练打字,便想起了那一摞旧情书。当敲到第403封信时,李桂茹看到崔积宝在信中这样说:从相识到结合整整10年,如果写一本小说取名《十年》,我相信会感动读者的。于是夫妻俩立即有了出书的念头。不过此事因种种原因一直搁浅着。前段时间,崔积宝遇到一位年轻朋友,他告诉崔积宝,完全可以将这些老情书传到网上,肯定能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受此启发,崔积宝于2006年12月中旬在新浪网开通了个人博客。没想到,这些情书真的在网络上火了。   为了便于网友阅读,崔积宝夫妇还将博客里的这些情书分为八章,每章的标题大体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历程和每个阶段的状况。第一章《初经风雨》是1968年11月~1969年11月间的通信。反映的是初到兵团的生活和感受。第二章《人有彷徨》是1969年11月~1971年6月这一年半内的通信。这里既有现实社会生活的触动、影响引起思想上的改变,也有这两个人的一年断隔和一年后的复合。第三章《爱在生长》是1971年6月~1972年1月这半年间的通信。记录了两个人感情的加深和恋人关系的确定。第四章《谋事在人》是1972年1月~1973年6月这一年半间的通信。这期间我国高校恢复招生,两个原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到大学读书的夙愿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第五章《经历苦痛》是1973年7月~1974年8月这一年多的通信。劳动和环境的恶化,生活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