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课件 新人教版.pptVIP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课件 新人教版

* 10 小石潭记 字词盘点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 ②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③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2)省略句 ①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②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③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 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的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主题思想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的孤凄之情。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文言快译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字词快解 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篁竹:竹林。 ③如鸣珮环:好像佩戴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④伐:砍伐。 ⑤取:这里指开辟。 ⑥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⑦全石:整块的石头。 ⑧卷:弯曲。 ⑨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有的)成为水中高地,(有的)成为小岛,(有的)成为不平的岩石,(有的)成为崖岸。 ⑩翠蔓:翠绿的藤蔓。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1)描画景物,语言精练。 作者描画景物,语言精练优美。例如写溪流的曲折蜿蜒,用“斗折蛇行”来作比,这四个字包含两个比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是静的;溪水像蛇那样游动,是动的。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又如“明灭可见”,精确地写出了从潭上望小溪的景象,由于溪流曲折,一段看得见,是亮的,一段看不见,是暗的,所以忽明忽暗,写得巧妙而贴切。还有,这篇文章比较多地用了四字句,连用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显得简练、整齐、和谐,富于音乐美。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章一开始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感情;第四段写了对小石潭的总的印象:坐在小潭上,看到四周全是竹子和树木,静得很,看不到来往的人,这种静寂侵入到人的灵魂里,使人常得幽邃悲凉;因为它的境界过于幽静,不宜久留,就在上面题了字回去。作者极力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了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被放逐的凄苦心情。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了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问题探究2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在文中,乐和忧并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文章开头发现小潭的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一 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参考答案: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