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16字驭将之道(遴选公选面试积淀).doc
曾国藩16字驭将之道(遴选公选面试积淀)
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中,《曾国藩》?排第三位。前几天刘-源老师推荐过几篇有关曾国藩为人作官的启示,今天再推荐一篇关于曾国藩的文章,青年公务员读学,一是长见识,有利于成长进步;二是长知识,有利于遴选公选面试考试中的三观类综合分析题的解答。遴选公务员笔试面试学习更多参见刘-源团队微信公众号“lxgxfdy”或微信私号“lxgxfdyly”。
曾国藩的驭将之道
(原文作者:韩洪泉)
曾国藩 (1811~1872年) 作为晚清重臣、湘军统帅, 其领导艺术深受后人重视, “从政要学曾国藩”之说广为流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 曾国藩以书生墨绖从戎, 编练出一支国家经制兵之外的勇营武装——湘军。在湘军内部, 曾国藩拥有很大的领导权威, 湘军将领对他敬佩有加、生死相随,“唯涤公马首是瞻”。笔者梳理曾国藩多年治军和带兵经验, 认为曾国藩的驭将之道主要有四点: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束之以法, 用之以长。
▲晓之以理
所谓晓之以理, 就是平时反复教育, 遇事耐心说服, 通过循循善诱的思想工作, 使部属明善恶、辨是非、知法度、晓进退。曾国藩在营之日, 对于所部将官, 在身边的接见面谈, 在外作战的书信往还, 尽力辅导训诲、说服教育, 因此湘军将领大都视其如师长, 比如李续宾就口口声声称他为“先生”。1866年11月, 曾国藩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就对此颇为自得:“臣昔于诸将来谒, 无不立时接见, 谆谆训诲, 上劝忠勤以报国, 下戒骚扰以保民。别后则寄书告诫, 颇有师弟督课之象。……各将士谅臣苦衷, 颇有家人父子之情。此臣昔日之微长也。”即是说:将领每次来见我, 我都会立即接见, 对其谆谆教诲, 对上劝其忠诚勤勉报效国家, 对下告诫他们不要骚扰百姓以赢得民心。告别之后还寄送书信来告诫, 就像师父督促教导弟子一样。而各位将士也能体谅我的苦心, 彼此之间有家人父子之间的亲情。李鸿章在带领淮军初到上海的七个月里, 发出的重要信件有101封, 其中写给曾国藩的就有44封, 曾国藩写给他的信函也绝不少于这个数字。在这些书信中, 曾国藩在训练部队、指挥作战、对外交涉等方面, 详细询问, 细致点拨, 帮助李鸿章在江苏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李对老师的教诲非常感念。在徽州作战时, 朱品隆、唐义训二人素不相能, 唐义训竟在朱品隆与太平军对垒时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曾国藩闻讯后大怒, 对唐进行了严肃批评:“湘军之所以无敌者, 彼此相顾也。湘军将虽有仇, 临阵未尝不相援, 故有晨参商而夕赴救者。私怨, 情也;公事, 义也, 尔独不闻知乎?朱镇危急, 三促出军而不肯应, 是乱湘军之制, 而湘军由此败坏也。不急改者, 将谁容汝?吾行军十年, 视将士如子弟, 至于执军法以诛败类, 必有余矣。”即是说:湘军之所以无敌于天下, 就在于能彼此相顾互相救助。湘军的将领即使有私仇, 但是临阵之际没有不相援救的, 所以能够做到两人虽然早晨彼此对立但是晚上就能赶赴救援。私怨属于人情, 公务关乎道义, 这你还不知道吗?朱品隆的军队处于危险之中连连告急, 三次催促你出兵相救你就是不应, 这就扰乱了湘军的规制, 湘军必然因此而败坏。你如果不能赶紧改正, 谁还会容你?我带兵十年来, 都是把将士当作子弟来看待, 然而执行军法以诛杀败类的事, 我绝不姑息。这是指出要公私分明, 私怨和公事要分开, 不能乱了湘军的规制, 否则将按军法处置。曾国藩又写信向朱品隆追问始末缘由。这二人都很惭愧, 一起上书请罪, 表示今后一定团结一心、密切配合, 并很快合兵解了徽州之围。
▲动之以情
所谓动之以情, 就是既讲大道理, 又讲小道理, 既重礼法, 又重感情, 以诚心实意去关心人、理解人、打动人、感化人。在为湘勇所写的《水师得胜歌》中, 曾国藩有如此自白:“我待将官如兄弟, 我待兵勇如子侄, 你们随我也久长, 人人晓得我心肠。”后来曾国藩率淮军北上剿捻时, 李鸿章从中掣肘, 又向老师求情不让他的弟弟在前敌作战, 曾国藩耐心地开导他:“以私事而论, 君家昆仲开府, 中外环目相视, 必须有一人常在前敌担惊受苦, 乃足以折服远近之心。”“以公事而论, 目下淮、湘诸军剿捻, 颇似秀才考经策两场之时, 视之无关得失, 潦草塞责。若非仆与阁下提振精神, 认真督率, 则贼匪之气日进日长, 官兵之气日退日消, 若淮勇不能平此贼, 则天下更有何军可制此贼?”即是说:从私事来讲, 你家兄弟有封疆大吏, 中央和地方都在看着, 需要有一个人在前线担惊受苦, 这样才能服众。从公事来说, 眼下湘淮诸军剿杀捻军, 很像秀才考试, 在经策两场之时, 感觉无关紧要, 敷衍塞责。如果我和你不能提振精神, 认真督率, 那么贼匪之气就会日渐嚣张, 官兵之气就会日渐消退, 如果淮军不能平定此贼, 那么天下还有什么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