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贞文化——饮食、节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贞文化——饮食、节庆长期以来,阜新境内的蒙古族在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中,部族之间相互融合。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相互交融,积淀了独特的蒙古族地域文化,即蒙古贞文化(因蒙古贞部落而得名)。历史上包括今天阜蒙县和阜新市区大部分在内的蒙古贞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兴衰、交融的大舞台。十六世纪中叶直到十七世纪上叶,原驻牧于河套地区的蒙古贞和土默特部落一路辗转向东迁移,最终蒙古贞部落脚于今阜新地区。从清初到民国,统治蒙古贞部的官方行政机构一直是“土默特左翼旗”。1902年,热河都统奏请增设阜新县,“阜新”之名由此而来。翻开史籍、地图便可清晰发现,阜新地处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汇的最前沿,明代,一道长城横亘海棠山南;清代,柳条边外的这片土地又被清统治者视为“龙兴之地”加以保护。无论长城、柳条边,统治者的意愿不但没有隔断交流,这里反倒成了各民族文化沟通的紧密纽带。因此,草原的、农耕的;历史的、现代的;民族的、宗教的……多元的文化共同在这里交融、碰撞,逐渐形成了炫彩斑斓而又独具特色的蒙古贞地域文化。蒙古贞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民族文化现象,有其独特的文化体系支撑。一是民族语言体系。二是文化艺术体系。三是风味饮食体系。四是民风民俗体系。五是信仰体系。六是民族医药体系。七是文化立法体系。蒙古贞文化绵延几百年不衰,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首先是鲜明的农耕文化特点。相对于“蒙古族大文化”而言,阜新蒙古族文化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农耕文化特点,很好地反映了当地蒙古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变迁。仅从艺术形式上看,短调民歌、安代舞、蒙古剧等,都是阜新地区特有或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奠定蒙古贞“歌的海洋”称誉的短调民歌,与草原地区的蒙古长调对比特点鲜明,《达古拉》、《达亚波日》等短调民歌久唱不衰。从饮食习俗上看,阜新蒙古族特色饮食很好地表现了当地蒙古族群众从以肉食为主向以粮菜为主的转变,蒙古馅饼、荞面系列饮食就是很好的例证。从祭祀内容上看,祭“商什”树、祭石磙子等习俗的产生,也与农耕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其次是鲜明的藏传佛教文化特点。蒙古贞文化和与其伴生的藏传佛教文化,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中共生共荣,形成了阜新蒙古族的地域特色。蒙古贞文化的宗教特点表现在文学艺术、民族歌舞、民间祭祀、民族医药、婚丧嫁娶等诸多方面,离开当地的蒙古族文化谈藏传佛教或抛开藏传佛教谈阜新蒙古族文化,都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颇。辽宁地区蒙古族在由游牧转向定居、畜牧生产转向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影响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逐步发生了某些变化。1、蒙古贞风味饮食体系阜新蒙古族进入农耕时期后,饮食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既有别于其他民族又有别于草原蒙古族饮食习惯的风味饮食体系。据一位专门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回忆,阜新蒙古族饮食风味食品达50种,其中有蒙古族馅饼、手把羊肉、猫耳朵汤、牛犊子汤、喇嘛炖肉、喇嘛糕等。(1)喇嘛糕:阜新蒙古族的一种300多年前独创的糕点,洁白如雪、味道香甜、口感松软,富有弹性,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2)喇嘛炖肉:在瑞应寺居住的喇嘛们发明的。由于当时喇嘛上千,因此吃菜也只好用大锅炖、大盆盛、大碗装。多年来,它传至民间,并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尤其在阜新蒙古族集居的地区,喇嘛炖肉已成了蒙古族人家待客的一种骄傲。(3)蒙族馅饼:上等当地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4)手把羊肉“手把肉”多指 “手把羊肉”。“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这种草原牧区牧民们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据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做“手把肉”是挑选膘肥肉嫩的两龄羊,采用传统方法宰杀,宰杀后把羊带骨分解成若干小块放在清水锅里,不加盐等调味佐料,用旺火煮,待水滚沸立即出锅上桌。净手后吃肉时一手把着肉,一手拿着刀,割、挖、剔、片,蘸芝麻盐食用。可以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干干净净,所以得名“手把羊肉”。“手把羊肉”制作过程简单明快,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醇香味美,极具民族特色。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羊、牛、马、骆驼等牧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5)牛犊子汤牛犊汤又叫“芝麻汤”,蒙语叫“图古勒”,是蒙古族人爱吃的别有风味的食品。当家中所养母牛生犊时,全家吃芝麻汤以示喜庆和祝愿六畜兴旺,因此命名为“牛犊汤”。制法:将和成的养面擀成薄片切成小方块,在开水中煮熟捞出,再将芝麻酱和水烧成浓汤加入面片搅匀食用。(6)猫耳朵汤猫耳朵汤是阜新当地的特色美食,风味鲜美,老少咸宜。(7)全羊汤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成为辽西阜新地区待客的一种美食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