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供求平衡的统计分析 丁晓慧 第一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 供给和需求有两种概念 理论概念 供给就是一定时期愿意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如果有供给能力而不供给,则表现为潜在供给。 需求就是一定时期内愿意支付的购买力。有购买力在当期不愿支付表现为潜在的需求。 测度概念 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实际可以形成的对市场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供求平衡 供求平衡有两种情况: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供求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没有潜在 供给,供给达到最大化,资源不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供求平衡达到最佳状态。 不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供求平衡: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增加供给的潜 力,供求平衡没有处于最佳状态。若继续增加需求,则不会造成过度需求。 测度概念中的供求平衡则不考虑供给和需求是否是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达到的。 供给与需求的测算原则 整体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多层次原则 供求平衡的测算方法: 国民生产总值法、最终产品法、国民收入总量平衡法、社会总产值法、投入产出系数法、敏感指标组合法等 供求平衡测算包括总量平衡测算和结构平衡测算 总量平衡测算包括总供给测算和总需求测算。总供给测算是测算一定时期内实际可以供应国内市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总需求测算是测算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可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付能力。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总量测算、消费需求总量测算和国外需求。 结构平衡测算中的主要内容是投资的供给与投资需求的平衡以及消费品的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平衡测算。 总量平衡分析 总供求总量平衡分析主要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情况。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其程度,即差率有多大,同以前时期比较,是扩大的趋势还是缩小的趋势。根据国民经济其他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差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 第二节 消费资料的供求平衡分析 基本含义: 消费资料的供求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的货币支出形成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与向社会提供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平衡;也可以分为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还可以区分为价值形态平衡和实物形态平衡。 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和不稳定性 主要表现: 需求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而不断丰富扩大; 居民个人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速度慢于对文化生活服务方面需求的增长速度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消费需求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带有季节性 供给方面: 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以与需求保持合理平衡为界限; 某些消费资料的生产具有季节性 消费资料供求平衡关系的指标测量: 消费资料的平衡关系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但是无论从哪个层次或形态上,都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测量:总量供求的测算和结构供求的测算。总量供求的测算只能针对货币价值量,具体包括供给测算和需求测算;结构供求测算在货币价值形态上仍有意义,但是更应重视实物形态的考察。 消费资料供求平衡分析的指标体系 供求平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两部分: 一是测算供求总量和结构量的基本指标 建立供求关系监测指标有两种思路 建立敏感指标组合 建立供求同步系数组合 第三节 人才培养的供求平衡 中国物流专业毕业人才供求平衡模型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物流人才退休比例 物流专业毕业人才需求比例 物流专业毕业人才转移率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求平衡模型 需求总量预测: YD = (物流人才预测数- 物流人才现有数+物流人才现有数 ×X1 ) ×X2 =[物流人才预测数- 物流人才现有数×(1 - X1 ) ] ×X2 YS =新增物流专业大学毕业生数×(1 - X3 ) 式中: YD 为物流专业毕业人才需求量; X1 为物流人才退休比例; X2 为物流专业毕业人才需求比例; YS为物流专业毕业人才供给量; X3 为物流专业毕业人才转移率 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可计算出的比重1。 88%作为中国物流人才每年退休比例的近似估计值, 并将2004年美国物流人才结构适用于中国2010年的物流人才结构的预测分析,据此研究得出2010年中国物流专业毕业人才需求比例为4%。根据2004年末中国物流从业人员总量和物流人才的比重得到2004年末中国物流人才总量为3 612 772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音频的采集与编辑.ppt
- ANSYS,LS_DYNA,培训手册 第八章.ppt
- 成品库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ppt
- 鸟类——初二三班施普华.ppt
- 2010-5-21初一生物复习指导(张海朝).ppt
- 对董事会的监督及管理应用.ppt
- 104A圆周运动1.ppt
- 项目经理竞选演讲稿-张柏林.ppt
- Unit2__SectionB__参考课件.ppt
- 福满一生产品优势分析.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