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清初地主商人对财富“以末敛之,以本守之”,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 A.导致农民贫穷 B.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5.(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6.结合右图《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落后于世界潮流 C.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是深层原因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程标准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有学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资本主义萌芽 1)含义: 2)根本原因: (明中后期) 和 的发展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3)本质特征: 雇佣关系 4)经济地位: 产生于局部地区的个别生产部门,不占主导地位 在手工工场,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 生产力 商品经济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1、资′萌芽发展缓慢 1、农耕文明高度发展 想一想: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小农经济占主导,农民贫困—— 商人和工场主投资土地—— 经济: 政策: 文化: 原 因 国内市场狭小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后期)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农耕文明高度发展 想一想: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小农经济占主导,农民贫困—— 商人和工场主投资土地—— 经济: 政策: 文化: 原 因 国内市场狭小 难以扩大再生产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1、材料反映统治者实行何种经济政策? 2、此政策给明清经济带来怎样的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影响: ① 强化小农经济,巩固专制统治; ② 阻碍资′萌芽的发展。 材料一:(明)永乐二年,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违者死无赦。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1、材料反映统治者实行何种对外政策? 2、为什么实行这种政策? 3、这种政策给明清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 海禁、闭关锁国 C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绝对禁止 材料一:(明)永乐二年,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