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综述 (共20张PPT).ppt

2017-2018学年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综述 (共20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单元综述 (共20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单元综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考点一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例题1】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  ) A.刘备 B.袁绍 C.孙权 D.刘禅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在这一战役中,曹操抓住战机,率军偷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最终以少胜多,击败了袁军。本题答案只要认真回忆相关内容,一般比较容易确定,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重要事件的要素的掌握。答案是B。 【例题2】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分封制——商鞅变法 B.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C.百家争鸣——佛教传入中国 D.少数民族内迁——南方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了三国鼎立的形成。解题关键是知道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发生是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确立,与分封制无关。佛教传入是张骞通西域后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与百家争鸣无关。江南经济的发展与北方人民内迁有关,与少数民族内迁无关。答案是B。 考点二 三国鼎立 【例题3】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刘备称帝 ⑤孝文帝改革 ⑥三顾茅庐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也是一道否定选择题,在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这两种选择题的特点,在本题中,还要注意明确“三国时期”这一历史名词所包含的时间范围:它从220年曹丕称帝建魏开始,至西晋统一全国结束。分析题中的组合项,可知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之前,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发生在三国时期之后,均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只有刘备称帝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答案是A。 考点三 西晋 【例题4】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  ) ①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的是与西晋相关的历史事实。首先从建立来看,西晋是在司马氏在魏国专权已久,由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取代了魏国皇帝,故①项正确;西晋建立后,消灭了南方的吴国,实现了国家的短暂统一,故③项正确; 西晋时期,统治者大肆分封,加之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他们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残酷压迫,导致少数民族的不断反抗,最终被内迁的匈奴族的一支所灭,故②正确,④不正确。答案是A。 考点四 淝水之战 【例题5】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相关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解析】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历史著名事件。题中的三个成语很好地描述了淝水之战中前秦方面的状况,十分生动。“投鞭断流”反映了战前苻坚的骄傲与自负,“草木皆兵”反映出战时的胆怯与心虚; 而“风声鹤唳”反映的是败北后逃跑时紧张与胆寒。答案是D。 【例题6】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淝水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解析】这是一道排序选择题。题中的四次战役均是历史上著名战役,在当时或以后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正确排列这四次战役的顺序,就必须正确回忆各次战役发生的大致时代:这其中的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巨鹿之战发生于秦末农民大起义时;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发生在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长平之战是战国末年秦国与赵国间的战争,结合其发生时代,就可以排出正确的顺序。答案是B。 考点五 江南地区的开发 【例题7】(2017·内蒙古赤峰)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南迁与江南地区开发和民族交往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地图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题目给出的是人口南迁示意图,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期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是D。 【例题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温暖湿润 B.种植水稻 C.北人南迁 D.土地肥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的能力。经济的发展,以上几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