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word版)(原卷版).doc

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word版)(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卷及答案(word版)(原卷版)

2018年年历史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同治十一年年,李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曾说,清王朝正面临三千年年未有之变局。其实,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早已被打破。故这“变局”应始于: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 D. 甲午战争 2. 近代某学者在谈到清政府与列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A. 加快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B. 加强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 有利于外国资金及技术的引进 D. 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发展 C.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D. 开启了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4.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 5.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里“转折点”指: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6.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下面四个选项中,最能代表这个“它”的一项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 一本书 B. 一个人 C. 一机器 D. 一宣言 7.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兴起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 西班牙和德国 B. 葡萄牙和日本 C. 荷兰和法国 D. 英国和美国 8. 下列列世界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配搭中,属于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科学革命性成果的是: A.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理》 B.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C. 达尔文——《物种起源》 D. 莎士比亚——《哈姆雷雷特》 9. 1928年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了大量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0. 有学者评论说:当今全球化似乎正进入“大门时代”——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一道墙”被砌起.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的对华贸易政策,就是在砌上这些墙。材料料观点: A. 揭露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害 B. 认为全球化加强了了世界经济联系 C. 肯定了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推动 D. 批评了了全球化下的贸易易保护主义 二、组合列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不断加深,民主革命进程不不断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1)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2)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的是。 (3)在中国,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得益于革命的发生。 (4)北伐战争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结束了在全国的统治。 12. 近代以来,欧洲经历了了崛起—衰落—复兴与联合的过程。 (1)19世纪末的欧洲,因利益争夺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英法意图祸水东引,德意野心不断膨胀的国际条约是。 (3)20世纪90年年代,欧洲十二国签署,标志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3. 创新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力。 (1)是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成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由机械提供动力力的飞行?。 (3)使美国从大危机中复苏,并开创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先河的总统是。 三、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14. 从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过渡到“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