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ppt

[名校联盟]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校联盟]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第2课 科举制的创立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但因中正者一般都是上品,二品又有干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选官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的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种选官制度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评价? 依据:官员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效力。 评价:选拔官员的权利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1、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分科考试 (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2、意义: (1)、出身不高但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做官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二、科举制的完善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2)、作用:为读书人提供了成功为官的途径,更为统治者选拔了重视维护统治的人才。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2)、武举:增强军事实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二、科举制的完善 3、唐玄宗以诗赋为科考主要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陈子昂 王昌龄 岑参 韩 愈 王维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柳公权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 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度产生影响 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 课后思考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