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传播模式.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教育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模式的内涵 教育传播模式的特征 教育传播模式的建构 教育传播模式的分类 思考与讨论 教育传播模式的内涵(1) 教育传播模式(形式上讲): 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是对教育传播现象概括的简明的表述; 反映了教育传播现象主要的、本质的特征; 描述了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传播模式的内涵(2) 教育传播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的复合体(内容上讲)。 教育思想是教育传播模式的灵魂; 教学结构是教育传播模式的主体,是教学方法的服务对象; 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传播系统功能的措施和保障。 教育传播模式的特征(1) 科学性 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与传播学理论) 现实性 来源于教育活动现实或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简明性 显示传播中的主要因素,体现本质关系  教育传播模式的特征(2) 创见性 教育传播模式的不断发展,使其更能反映现实, 体现事物的本质关系; 好的教育传播模式不仅反映现实,而且高于现实,体现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可操作性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育传播模式构建(步骤一) 分解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静态分析认为教育传播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学媒体(教材等均可归入此类)三个要素构成(三要素说的结论)。 动态分析认为:三要素+教育信息 教育传播模式建构(步骤二) 分析各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教育传播理论对各个要素间关系的阐述不同,尤其是对师生关系的不同定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等教育学观点。 信息加工的观点:师生关系是一种双主体的关系,或者称为“对等的主体”关系。 教育传播模式建构(步骤三) 按一定绘图规则绘制教育传播模式图。实体性要素用实线矩形框,其他环节用虚线矩形框,根据信息传播方向将各个要素用带箭头的线连接起来。图示: 教育传播模式的分类现状 按师生所处空间距离分: 面对面传播模式、远程传播模式。 按信息传递与接收的时间关系分: 实时传播、非实时传播。 教育传播模式的分类现状 按信息通信原理,分为: 实时、非实时、单向、双向、 单工、双工、单媒体、多媒体…… 将网络环境下教学传播模式分为: “基于课堂讲授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 “个别辅导学习模式” 、“讨论学习模式” 、“探索学习模式” 。 教育传播模式的分类现状 按利用的传播媒体等分为: “基于课堂讲授型的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基于校园网络的’资源利用—主题探索— 合作学习模式” 、 “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利用媒体个人自主学习的教学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模式的分类 分类标准 根据传播过程中师生关系的不同 分类情况 教师导学模式 学生自主探究模式 协作互动模式 教师导学模式 主要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以教师为中心)。 适用范围:课堂教学、远程教学等 学生自主探究模式 主要内容:学生有高度的独立性与主动性,教师间接地为学生编制教学课件,或者通过教学媒体的程序设计来间接地控制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生自主探究模式 适用范围 利用学校或社会上的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自学; 利用教师事先编制好的程序、教材或网络课程进行系统学习。 协作互动模式 思考与讨论 选用教育传播模式的注意事项。 实践中存在众多教育传播模式的原因。 设计一种完美的教育传播模式的可行性。 * * 主要内容:主体为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媒介为媒体或直接互动; 方式为面对面的互动或远程互动。(多重互动) 适用范围:课堂教学、远程教学等 *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