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株型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棉花株型控制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早期就开始了应用化学调控技术控制蕾铃脱落的研究,但由于技术原因并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6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应用矮壮素(CCC)以控制棉花疯长,但使用后出现贪青晚熟现象,从而造成棉花减产。80年代初期引进缩节胺,经过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目前,市场销售的缩节胺有粉剂和水剂两种。对棉花进行科学的化学调控能有效促进增产增收,提高棉花品质。棉花使用缩节胺进行调控时,应注意因地制宜与合理化控、喷药时间及使用剂量、使用方法、调控过量的补救措施方面问题。 作物化控技术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而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源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农业应用”,至今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过程,已在基础理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体系及技术原理的形成和完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和非生物逆境频繁发生等问题,如何在栽培学的范畴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作物栽培学科的首要任务。值此之际,回顾和总结作物化学控制的成就,并不断提升它的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基础理论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之所以能改变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在于它们可以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运输、代谢、与受体的结合以及此后的信号转导过程。因此,作物化学控制的发展与植物激素生理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 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此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筛选具有农业应用价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新品种,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20世纪50年代后,才陆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至今,在作物化学控制的生理机制方面,已经明确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几个重要过程: 三唑类的多效唑(MET)、嗡类化合物的缩节安(DPC)等植物生长延缓剂通过抑制赤霉素(GAS)的生物合成来控制植株地上部的伸长生长; 三碘苯甲酸(TIBA)、整形素(2-氯-9-羟基芴9-羧酸甲酯)等植物生长抑制剂通过阻断生长素(IAA)的极性运输来破坏植株的顶端优势,促进测枝发育; 乙烯(Eth)发生抑制剂AVG(氨基乙烯基甘氨酸)及AOA(氨基氧乙酸)的作用是抑制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ACC合成酶的活性,引起乙烯合成的下降; Ag+,降冰片二烯(2,5-norbornadient)、1-甲基环丙烷(1-MCP)等乙烯作用抑制剂通过非竞争或竞争的方式与乙烯受体结合,阻断乙烯促进衰老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可以刺激乙烯的发生; 果树树种之间或同一树种不同品种之间对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敏感性与其在体内的代谢有关。 不难看出,这几个已经明确的过程相对于调节剂引起的植物体内纷繁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只是沧海一粟,许多重要的环节,如各种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过程、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生物合成过程、植物激素之间的互作等如何受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仍然是未知的。理论研究的不足无疑使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妨碍了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作物化学控制的物化载体,是指那些从外部施加给植物、能引起植物生长发育变化的物质。数十年来,人们合成、筛选、试验的化合物成千上万,但最终投入生产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却很少,用于大田作物的更少,只有赤霉素、乙烯利、缩节胺、多效唑等几种,其他物质要么不具有针对性,要么效果不稳定,要么产投比太低。不容忽视的是,调节剂原药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瓶颈阶段,近10余年来几乎没有推出成功的新产品,这对作物化学控制的发展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此外,人类对生态和环境安全日益关注,也使农化产品生产和应用的技术门槛进一步升高。正因如此,当前农药原药开发的思路正在转变和调整,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则更注重借助新技术来拓展老品种的应用空间 三、作物化学控制的技术模式和技术原理 1、作物化学控制的技术特点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协调、个体生长与群体结构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是作物生产管理的总体目标。水肥运筹、株行配置等传统栽培措施重在改善水分、养分、光照等环境因素,为作物生产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而作物化学控制的技术原理在于主动调节作物自身的生育过程,不仅使其能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协调方面更为有效。因此,作物化学控制是对作物管理观念的一次革新。 棉花进行科学的化学调控,能有效促进增产增收,提高棉花品质。近几年来广大棉区棉农对棉田开展化学调控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