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形”与“神”.docVIP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形”与“神”.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形”与“神”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形”与“神”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40-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由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所普遍接纳,不少的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以小组讨论为方式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听取同伴的想法,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能够形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却发现许多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只有“形”(外在的形式)而没有“神”(内在的神韵),以下的“课堂实录”和“问卷调查”就暴露了这方面的问题。   [课堂实录](“二氯化硫的化学性质”一节的片段)   (1)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讨论有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小组讨论描述:前排同学回头,与后排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六人小组里,有四个学生面对面交流。一个同学低着头在看课本,一个同学在查资料。整个小组中,没有人做记录。满教室都是吵吵声。   (3)小组汇报:生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因为可以形成酸雨。   生2:二氧化硫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因为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发生反应我们初中就学过。   生3:二氧化硫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问卷调查](某重点中学高一(10)班学生)   问题1:你喜欢小组讨论吗?为什么?   观点1:喜欢。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东西。   观点2:喜欢。因为这样可以相互沟通了解。有时自己只想到一点,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激发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习进步。   观点3:不是很喜欢。因为我觉得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有时在浪费时间。   观点4:不喜欢。因为在这个小组中我几乎没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此外,老师要求讨论的问题太抽象,不好操作。   问题2:你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观点1:有的同学不擅言谈,经常在沉默中度过长时间的讨论,有的同学虽然化学很好,但问他问题却无动于衷;有时讨论时总有人喜欢开玩笑,不入正题。   观点2:无人发表看法,某些同学未产生互动,最终发言始终固定在某些人身上,没有主见的同学仍然没主见。   观点3:对讨论话题缺乏兴趣和理解,不能很好的思考;同桌不配合。   ……      2问题的归因      从以上的课堂实录和学生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许多小组合作只停留在形式上,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有“形”无“神”结果,笔者认为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2.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间缺乏合作技巧。小组成员间因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性。有的学生在讨论时态度不积极――他们或独立思考,或袖手旁观。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正确交流,使讨论无法正常进行。   (2)学生表达能力滞后。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的原因,语言的准确度不够,在交流中造成小组其他成员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有些同学化学的行为表达能力尤其是对涉及模型、实验等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个别学优生包办了整个小组??任务。讨论中,学困生的参与度远低于学优生。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小组讨论中,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和主动性欠缺,思维敏捷性稍逊,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   (4)小组成员间“合作”的表面化。课堂上,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后,前排学生很快回头,满教室吵吵声,4-6人小组里,大家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一喊停,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发言的学生一开口就是“我认为”,“我的结论”,而不是“我们组的结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讨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合作。   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汇总后认为,可能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忽略了问题的策划和分组问题。教师为了让学生广泛地开展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让学生讨论。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同时课堂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分组的问题。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桌的学生便围在一块开始讨论。   (2)忽略了小组讨论前的讲述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在教师布置“讨论”后,有不少学生仍不理解讨论什么,怎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