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训练历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综训练历史

24、《“无下拜”, A、树立天子权威 ,进而“挟天子令诸侯” B、共主衰微,王命不行 C、维护崩溃中的封建体制 D、抵抗夷蛮进攻,保卫中原各国安全 25、以下是唐玄宗开元四年户籍,材料说明 A、唐朝采用租庸调制剥削均田农民 B、唐朝授田已经普遍不足 C、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D、均田制实际已经崩溃 26、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流传了近千年。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就有三百六十出之多。如京剧《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杨家将故事之所以能够深入民心是因为 A、宋以后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杨家将故事曲折,情节动人 C、与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 D、民间艺人进行了大胆想象和艺术加工 27、查默斯·约翰逊这样评价:“这样成立的政府,当然还达不到多数人统治意义上的民主,在那种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但它大体上是廉洁正直的政府,得到很大一部分人民的爱戴--日本人也无可奈何地看出这一点。” A、共产党实行的“三三制”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8、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总结教训,痛感以往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国民对之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9、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国家取消商品市场,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30.《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的参政热情降低 B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C国民政府统治中心变化 D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2.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 年份 1949 1952 1965 1966- 1970 1977 1979 1984 1992 1998 2008 人数 (万人) 1.2 6.6 16.4 0 27 28.4 48 75 160 599 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B.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 C.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D.“科教兴国”战略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33.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右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A.现代主义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传教士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面临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本土信仰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英国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 John)1877年说:“我们来华不是为了开发资源,不是为了促进商业,也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文明的发展,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拯救世人摆脱罪恶,为基督征服中国。”事实上,传教士的确把传教事业视为“文明”对“野蛮”、“福音”对“异教”的征战。 令传教士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式微并没有带来基督教在中国的胜利。由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工业化浪潮的推进,越来越深入人心。理性主义倡导以理性的态度和怀疑的精神对待一切,反对迷信和盲从,对宗教构成巨大挑战。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展现了理性的巨大力量,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根基。 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和政治精英也把理性主义的成果——科学——视为拯救中国的良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都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宗教蒙昧,坚信基督教代表落后和保守的力量。理性主义的胜利还带来世俗主义思想的盛行。世俗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失去对彼岸世界的兴趣,只关心现实的生活,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