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弱视(Amblyopia)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弱视(Amblyopia)汇

弱视(Amblyopia) 定义及标准 1、弱视(Amblyopia)是指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矫正镜片不能改善视力,但在幼年时采用遮盖疗法,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弱视是一种与双眼有关的病情,是在视觉发育早期,双眼视觉刺激的输入失去平衡的结果,占优势的则为主眼,劣势者成为弱视眼,或由于视觉剥夺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 我国规定(1985)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9者列为弱视。弱视又按程度分为轻度:原始视力为0.6~0.9;中度:原始视力为0.2~0.5;重度:原始视力为0.1。 Von Noorden(1966,1974)将弱视分为五大类,即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剥夺性及先天性弱视。Dale(1982)建议将由出生到6岁这个视觉发育敏感期所产生的弱视统称为发育性弱视。这一名词简明扼要,符合临床及科研实际需要,应当采用。发育性弱视包括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及剥夺性及先天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斜视发生后两眼视轴不平行,同一物体的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因而引起复视。另有一个与落在注视眼黄斑上完全不同的物像将落在斜视眼的黄斑上,这两个清晰的不同物像不能融合,遂引起视觉混淆。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觉混淆,尤其是后者,使患者感觉极度不适,因而视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功能长期抑制,遂形成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opia):双眼屈光不等叫屈光参差。由于屈光参差太大,落在两眼黄斑上的物像清晰度不等。屈光参差既便获得矫正,但所造成的物像的大小仍然不等,使两眼物像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视皮层只得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球的物像,日久该眼遂发生弱视。 单侧高度远视儿童较单侧高度近视者尤为多见。在远视屈光参差病例,远视较浅的一只眼能获得较清晰的物像,而同样的物体不能使远视更深的一只眼进一步调节,因而物像是模糊的,日久遂形成弱视。但高度近视性患者常用近视度较深的一只眼看近,用近视度较浅的一只眼看远,这样两只眼都能获得清晰的物像,故不引起弱视。单侧散光也能产生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refracrve amblyopia):多发生在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正病例,尤多见于高度远视。由于调节力所限,患者看近看远都模糊,不能获得清晰物像而形成弱视。高度近视者看远不清,但看近能获得清晰物像,故多不发生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两眼视力相似或相等,没有双眼融合障碍,故不引起脑中枢抑制,预后较好,在配戴合适矫正眼镜后,视力自能提高,但为时较久。如能进行视刺激疗法,则疗程可大为缩短。 形觉剥夺性弱视(deprivation amblyopia):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广泛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以及为治疗眼病长期遮盖患眼或因治疗弱视而遮盖健眼,均可引起剥夺性弱视。这是因为进入眼内的光线不足,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而形成弱视。剥夺性弱视又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这一类型的预后较临床其它类型更为严重。形觉剥夺性弱视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单侧者更较严重。 在婴幼儿期,即或短暂地遮盖单侧眼也可能引起类假剥夺性弱视。Miyake(1973)报导19例单侧弱视眼都有过遮盖单侧眼的历史,其中16例在出生后1年内发生;3例在3岁以前发生;15例仅盖过1周。因其它眼病必须遮盖患眼时,一定要每周打开患眼两天,促使该眼注视,以免发生遮盖性弱视。 近年来学者们利用动物模型探讨弱视的发病机理,发现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有一个对外界视刺激特别敏感的阶段,称敏感期。敏感期的早期尤为敏感,称关键期,最容易发生剥夺性弱视。 人类的视觉系统是逐渐发育成熟的。如果在敏感期黄斑接受不到充分的光刺激、不能形成清晰物像,就可能对视觉系统的神经细胞和突触联系产生不良影响而形成弱视。只有在敏感期,外界的不良刺激才能引起弱视。敏感期到底有多长,目前尚不清楚。Von Noorden认为,8岁以上儿童,视觉已近成熟,能抵制诱发弱视的因素,不会发生弱视。 以上几种弱视在发病过程方面有所不同。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两眼黄斑在一定程度上都参与了视觉发育过程,进入双眼的光刺激是等同的,在黄斑及视网膜周边部形成物像,所以预后较好,在幼年时(视觉发育可塑期)进行适当治疗,这三种弱视都是可逆的。相反地,在剥夺性弱视、单眼或双眼在婴幼儿视觉尚未发育到完善或成熟阶段,视网膜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光刺激而未能参与视觉发育过程,因此预后较差。 弱视的发病机理 多年来学者们采用实验性动物模型研究弱视的发病机理,发现在动物出生后头同周,即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视觉环境必须正常,否则视觉发育系统、尤其是外侧膝状体和视皮层就会产生组织学改变和功能性异常。 Wiesel和Hube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