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巧用书本,学会树立议论文的骨架
巧用书本,学会树立议论文的骨架
浩瀚古文中,优秀的说理散文很多,教学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古代贤哲为民请命、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良苦用心,也会喜欢这些文章清晰的脉络、从容说理的文风。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文章,有一些议论文构思模式能够借鉴,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文章为分例,分析其议论文模式。
一、议论文模式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乍一看是在记录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实是展现了一种说理方式。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率先发问,就是孟子在借梁惠王之口提出天灾频仍,人祸不断,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时代问题,问题的提出,无疑增强了议论的针对性,也为自己观点的提出张本。顺着梁惠王的疑惑,孟子采取“以战喻”的方式,分析问题的根源在于围观者不能直面现状,而是找借口、找理由推脱责任,当头棒喝式地告诉梁惠王必须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改变执政策略。接着,孟子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施行仁政,爱惜民力、重视农业、兴办教育。至此,孟子的游说目的便已达成,同时也达到船过水无痕,润物细无声的说理效果。
二、议论模式二: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以《劝学》一文为例,开门见山地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引起读者的好奇和疑问。荀子分别从学习可以使自身变化提高、可以使自身超越常态两个角度,阐述了学习的作用、功效,从而回答了读者心中的疑问。学习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学呢?荀子又分别从积累是基础、坚持是关键、专一是保证三个方面,巧妙的告诫后学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证明了“学不可以已”。这一论证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围绕议论中心论证,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不蔓不枝。
三、议论模式三: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联系实际升华观点、提出号召
《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并指出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段联系现实生活中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证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文章结尾以李蟠作为当时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蟠是勉励,对当时求学的人是号召。观点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是这种模式的优点。
四、议论模式四:直陈事实,寓理于事,卒章显志
《过秦论》一文,贾谊没有直接陈述秦的过失,而是在第一、二自然段用了较为详尽的笔墨叙述了四代秦王在政治、军事、外交上采取的咄咄逼人的“攻”势及其如何为秦始皇最终统一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一时期四代秦王儒法并用、武力征伐施政策略的肯定。第三自然段,作者集中笔墨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如何以极为强硬的铁腕政策“守”江山。这样的做法势必为秦王朝日后的没落带来隐患。第四自然段,作者着力写陈涉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实力依旧强劲的秦朝迅速走向灭亡,其实已经证明了秦始皇暴力治国的错误性和亡国的必然性。文章在结束时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即秦的过失在于攻守的形势发生变化之后,没有及时调整治国的策略,而是继续“行霸道”“尚诈力”,也自然证明了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的命题。这一论证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增强论证说服力、可信度的同时,很容易与读者形成理性共鸣。
学生一向最怕议论文的写作,而有思想的教师在教师中能恰当地利用书本,梳理出书本中的优秀文章的模式,让学生灵活借鉴,大胆运用,练习,树立议论文的骨架,加以血肉,就能很容易地写出一篇议论文,也不再一遇到写作文就头疼的情况了。而教师也乐得轻松,何乐而不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