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发展趋势.docVIP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发展趋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发展趋势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发展趋势 摘 要: 磁性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质, 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概述了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如机械球磨法、水热法、微乳液法、超声 波法等, 总结了纳米磁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 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磁性; 纳米材料; 应用 0 引 言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有了很大的扩展。人们有意识地制备纳米磁性微粒, 可以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 然而大自然却早已存在多种形式的纳米磁性微粒: 千里迢迢能安全归航的鸽子、具有记忆功能的蜜蜂、蝴蝶、高智商的海豚等均含有引导方向的纳米磁性微粒所构成的磁罗盘。至于磁性微粒与生物体神经网络的联系, 至今还是神秘的谜[ 1] 。 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结构材料, 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 1- 100nm) , 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是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介观体系, 因此, 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殊磁性可以说是属于纳米磁性。而纳米磁性材料和纳米磁性又分别是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物性的一个组成部分。颗粒的磁性, 理论上始于20 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磁畴理论, 理论与实验表明: 当磁性微粒处于单畴尺寸时, 矫顽力将呈现极大值。铁磁材料, 如铁、镍、钻等磁性单畴临界尺寸大约处于l0 nm 量级, 在应用上, 可以作为高矫顽力的永磁材料和磁记录材料。由于颗粒磁性与其尺寸有关, 若尺寸进一步减小, 颗粒将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将呈现出超顺磁性。利用微粒的超顺磁性, 人们在 50 年代开始对镍纳米微粒的低温磁性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磁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概念, 并在60 年代末期研制成了磁性液体。60 年代非晶态磁性材料的诞生为磁性材料增添了新的一页, 也为80 年代纳米微晶磁性材料( 纳米微晶软磁料、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的问世铺平了道路。80 年代以后, 在理论与实验二方面, 开始对纳米磁性微粒的磁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进行研究, 现已成为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1988 年首先在Fe/ Cr 多层膜中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叩开了新兴的磁电子学的大门, 为纳米磁性材料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2- 4] 。 1?? 磁性物质的发展过程 磁性物质的应用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公元前4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磁性材料,并且制造出4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用于军事和航海。因此,磁性物质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领域,也是工业应用方面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物质磁性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在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前半叶开始发展起来的。1788年, 库仑( Co ulomb) 把他的二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推广到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上。1820年,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Oersted)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 A mpere) 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认为物质磁性起源于分子电流。1831 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Faraday ) 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并提出磁场的概念, 为统一电磁理论打下了基础。1834 年, 俄国物理学家楞茨( Lenz) , 建立了感应电流方向和磁场变化关系的楞次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Maxw ell) 将电和磁现象联系起来, 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Hert z)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十九世纪末随着铁磁性和抗磁性的发现, 法国物理学家居里( Curie)深入考察了抗磁性和顺磁性与温度的关系, 建立了顺磁磁化率与温度成反比的实验规律---- 居里定律。居里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固体磁性理论的蓬勃发展。1905 年朗之万( Langevin) 将经典统计力学应用到一定大小的原子磁矩系统, 推导出了居里定律。1907 年, 法国的物理学家外斯(Weiss) 提出了铁磁体内部存在分子场和磁畴的假设, 在理论上定性地解释了铁磁体的磁性。二十世纪20 年代后,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 人们对物质磁性的认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人们认识到磁性的本质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 运用量子力学, 海森堡( Heisenber g) 对氦原子, 海脱勒和伦敦( Heit ler and London) 对氢分子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了原子和分子中电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交换效应。海森堡提出了关于绝缘磁性物质的局域自旋模型---海森堡模型, 布洛赫( Blo ch) 和斯通纳( Sto ner) 提出了关于铁磁金属或合金 的巡游电子模型。赫伯德( Hubbard) 考虑电子间的关联效应, 提出了Hubbard 模型。朗道( L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