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北海《少林寺戒坛铭》.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李北海《少林寺戒坛铭》.doc

唐代李北海《少林寺戒坛铭》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后,便自北向南广泛蔓延,三国时期流传至古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再向长江下游传播,在不到五百年的时间内, 佛教在六朝古都建业就形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局面。而嵩山少林寺,作为我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和武术圣地,历来受到僧俗的崇敬和向往。鄂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唐义净法师撰文、李邕等人书写的《唐少林寺戒坛铭序》、《跋》的存世,则充分地说明了历史上佛教的繁荣。 湖北鄂州市博物馆所藏《唐少林寺戒坛铭序》为碑之拓片,保存完整。拓本长80厘米,宽32厘米,25行,行14字,行书,字径1厘米见方。右边起手标题为:“唐少林寺戒坛铭有序”,文首有“三藏法师义净制,括州刺史李邕书”,文末落款为“开元三年正月十五日建,沙门如通立石,伏灵芝刻字”。其后附有许灵长题跋及“許靈長”印文。 铭文: 粤以长安四年,岁次甲辰,四月七日,此寺纲维寺主义奖、上座智宝,都维那大举法济禅师及徒众,是以少林山寺,重结戒坛,欲令受戒忏仪,共遵其处。乃遂之都下,屈诸大德,殷勤致礼,延就山门。是时我老苾刍义净,及护律师、搓禅师、思禅师、恂禅师、晖律、恪律师、威律师等,既至寺所。解旧结新,佥议此边,名为小戒,摽相永定,冀无疑惑。于是获鹅珍之嘉士,无召自来;得草结之英贤,不期而会,数逾一百,行道三旬,共系颈珠,俱修趺足。诚五浊之希有,慕四依之住持,虚往实归,绍隆无替。庶乎桑田屡改,长存立石之基;砂界时迁,无爽布金之地。恐地成碧海,领岌青川,迷此结辰,乃为铭曰:羯磨法在,圣教不沦,式传金石,是敬是遵,目观西域,仗锡东埵,睹盛事而隋喜,(?)刊纪乎斯文。 许灵长跋云: 余见北海书数十种,用笔各异,唯岳麓、云麾相佀,此帙世不概见,出奇无穷,抑先生晚年之笔与,每作志传皆手自勒石。伏灵芝、黄仙隺皆寓言也。 《铭》文说的是少林寺举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重结戒坛”活动。《铭》文内容表明:其一,这次是“重结戒坛”,由此说明少林寺过去曾设过戒坛;其二,这次“重结戒坛”邀请了义净法师等八位大德来寺,作为受戒仪式中的“三师七证”;其三,文中也说明了这次设坛“行道三旬”,即一个月时间,且参加的僧众“数逾一百”,已达一百多人,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人数上讲,这在当时都应当是较大规模的了。 《铭》文中的长安四年,即公元704年,是唐女皇武则天在位的最后一年,在她实际统治的二十余年中,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她礼崇高僧,施钱设像,建寺度僧。特别是对嵩山和少林寺,更是恩宠有加。她常常游幸嵩山和少林寺,来祭祀封禅,避暑纳凉。她为其母度灵建塔于少林寺,又施钱修建普光堂。她将少林寺高僧慧安(即道安)国师,迎入宫中供养三年等。有此缘故,再加上唐初少林寺十三僧“助唐擒仁则”的特殊功绩等,使少林寺由贞观、长安到开元年间的八十年时间内,发展到了极盛时期,故这时的少林寺“重结戒坛”传戒,是发展的必然需要。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该《铭》为义净法师撰写,但另据考证,大唐三藏义净法师撰写的《唐少林寺戒坛铭》刻石,已遗失无存,然而有拓本已被清王昶收入《金石萃编》(卷七十)。另清董诰的《全唐文》(卷九一四)也有录文。其他有关少林寺的金石文献等也有题跋介绍。 关于《铭》文内容,《全唐文》(以下简称《文》)和《金石萃编》(以下简称《萃》)录文,有几处多字少字和更变现象。如《文》,在“上座智宝”前加了一“大”字。《萃》为“乃遂之都下”,而《文》为“遂乃远之都下”;《萃》为“小戒”,而《文》为“小界”;《萃》为“恐地成碧海”,而《文》为“恐田成碧海”;《萃》为“及徒众是以”,而《文》为“及众徒等议以”。这些不同的文字表述,基本上不影响我们对原文的理解,而《文》文里少了一个“思禅师”,则应使我们注意的。 鄂州市博物馆馆藏《唐少林寺戒坛铭序》(以下简称《鄂铭》)碑拓片,其文字内容与《萃》所录文字几乎一致,仅有几处少字和更变现象。如《鄂铭》“晖律”后少了一个“师”,《萃》中缺一“搓”字,《鄂铭》补之为“搓禅师”;《萃》中另缺一“睹”字,鄂《铭》补为“睹盛事而隋喜”;《萃》为“比丘”,而《鄂铭》为“苾刍”;《萃》为“项珠”,而《鄂铭》为“颈珠”;《萃》为“东陲”,而《鄂铭》为“东埵”。 因《全唐文》只录有正文,没有撰写者和立碑时间,故根据王昶《金石萃编》录文,《铭》文有唐“三藏义净法师制(注:即撰文)”,有“括州刺史李邕书(注:即书写)”。对于三藏义净法师撰文,历来没有异议。但对李邕的书法,历来有争议颇多。李邕(公元678—747年),字泰和,扬州人,因官至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工文,善书,取法“二王”而有所创新,以行楷写碑见长,颇受世人推崇,其书法成为后学者纷纷效仿的对象,故其留下名言:“学我者死,似我者俗”,也成为今天书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