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绪论-普通化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简介 三、本课程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教学方式:理论课 以多媒体授课为主(39学时),尽量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无师可通:自学 有师才通:精讲 有师难通:详细讲 自学要求:看三遍书:预习、细读、精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听课,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 3、作业:基本每次课布置一次作业,要求一周交一次。 五、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详见进度表) 绪 论 化学与 化学研究 化学是什么 化学研究方法 化学是什么? ? 研究物质的形成、结构与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 核心与特征:合成新物质(Synthesis) ?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What have I got?)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How did that transformation happen?) ?为什么是这种结构,为何发生这种变化(Why that change or structure, rather than others?) 从化学的发展看化学 ? 1789,化学开始成为科学 200年前,化学的中心问题:“What is it?” (分析物质的组成,至少在元素水平上) ? 1901-,最常问的问题:“How?”和“Why?” (从宏观尺度理解物质的变化,Gibbs化学热力学) ?“新化学”与100年以前有何区别?(the molecular vision) 合成,更精通和突出,以某种可控的方式(in control); 分析,更深入和细致,“How little have I got of what?”; 化学反应机理,转化的原子路径,飞秒时间尺度 (How?); 理论,不仅限于解释和理解,预言性可与实验竞争 (Why?) 与物理、材料和生命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The Scientific Method) 基于观察提出问题,寻找趋势。Ask questions (keep asking) based on observations. Look for trends. 提出一个假设或理论,试图回答问题。Formulate an hypothesis, a theory which attempts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检验假设。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和观察资料。Test hypothesis. Perform experiments and collect data and observations.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Analyze results and draw conclusions. 结果给出答案,但常常产生新的问题。Outcome leads to answers and frequently, additional new questions. 诺贝尔化学奖 2000年 黑格、麦克迪尔米德【美国】、白川秀树【日本】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 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美国】、野依良治【日本】因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 约翰·芬恩【美国】、田中耕一【日本】、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3年 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4年 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以色列】、伊尔温-罗斯【美国】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2005年 伊夫·肖万【法国】、罗伯特·格拉布【美国】、理查德·施罗克【美国】,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2006年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2007年度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逐步建立表面化学的研究方法,向人们展示不同实验过程产生表面反应的全貌。这门科学需要先进的真空实验设备,以观察金属上原子和分子层次如何运作,确定何种物质被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