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①秋月,梧桐夜雨②,几回无寐③。
楼高目断④,天遥云黯,只堪憔悴⑤。念兰堂红烛⑥,心长焰短⑦,向人垂泪⑧。[2]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是北宋词人晏殊的词作,此词抒写了闺中离愁,相思怀远之情。[1]
词句注释
①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
②梧桐夜雨:概括温庭筠《更漏子》词: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③无寐:失眠。
④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⑤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⑥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
⑦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⑧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晚唐·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3]
白话译文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4]
创作背景
这首《撼庭秋》,调名奇特,是晏殊首创。始见于晏殊《珠玉词》,但其中仅有此一首,故《词律》卷五、《词谱》卷七俱列此首为标准之作。后来黄庭坚、王诜有《撼庭竹》,可能就是受此启发而新创的词牌。虽说词牌用了一个很有力的“撼”字,这首词却“怨而不怒”,是深心的悲哀,而不是感天动地的怨愤。[3]
文学赏析
此词写与情人别后的千里相隔,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
上阕写秋天的深夜,月映纱厨,雨打梧桐,使人想起远在千里外的丈夫,音信全无,因而怅极愁生,几回无寐。[1]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即点明题旨。既言“音信千里”,可见相距虽遥,尚非杳无音信。但为什么又说“此情难寄”呢?诗人没有明说,言下之意大约是情长笺短,绵绵无尽的相思不是尺幅彩笺所能容纳得下的。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5]
下阌写愁人登楼远望,唯见遥远的天边阴云暗淡,甚至连聊慰离愁的归鸿也没有,因此更为惆怅。[1]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2]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在结构上很有特色,点面结合,简洁概括。以自然界辽阔凄黯的景象渲染烘托的孤寂怅惘情,移情于物,亦物亦人,更为婉曲,感人至深,是大晏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宛丽,有《珠玉词》。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山中闻杜鹃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处归,何用多言伤我情![1]
加上“至今犹劝别人归”的杜鹃的悲鸣,“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自然亡国之恨顿生。由此可见,自然景物被诗人情感化了,并随着诗人的心情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前半首诗写景的特色。
作品注释
鹃:鸟名,又名杜宇,布谷,子规,鸠,获谷.
②熏风:和暖的风,即春风。[2]
译文
二月在山上听见子规啼叫,百草早已竞争消亡。
绿荫开始不等待春风,啼叫的子规又何时独自流血。
灯火移动到北边的窗户口就像是三更,南面高高的山林中不时一声鸣叫。
你的言语说回故乡却也无可归去,何必用再多的话语痛伤我的思乡情。
作品简析
由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吕.ppt
- 第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教学课件.ppt
- 4.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质课获奖教学课件).ppt
-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描述》单元复习总结题-新人教版必修.doc
- 个人所得税应用题.doc
- 各地冬至习俗趣览.ppt
- 公开课教案设计模版.docx
- 公开课课件小数加减法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doc
- 公式法(1)-一元二次方程解法.ppt
- 公司采购制度和流程-.doc
- 2025年氯系漂白助剂项目规划申请报告.docx
- 2025年vb程序设计试题及答案.doc
- 2025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doc
- 2025年秘密花园测试题及答案.doc
- 解析卷-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 难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难点解析试题(含解析).docx
- 考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综合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docx
- 考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专题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定向攻克试题(含详解).docx
- 2025年河北省邢台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