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荀子学习论唯物辩证性探析
荀子学习论的唯物辩证性探析
摘要:荀子从学习的涵义、作用、环境、方法、过程、态度等视角阐述的学习论闪烁着唯物辩证的色彩,是指引我们从事科学学习的向标。
关键词:荀子;学习;唯物主义;辩证法
苟子作为先秦时期思想的集大成者,给后人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他的思想宝库中,学习论闪烁着唯物辩证的色彩,是指引我们从事科学学习的向标。
在人性观上,苟子是“性恶论”的倡导者。他肯定“人性恶”,同时又承认人性可“化”,教育是使人“化性起伪”的重要工具。这就为他论证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人性论依据。
在自然观上,他主张“明于天人之分”,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他强调人类应发挥制“天命”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天与人的和谐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要靠学习来完成。这样,苟子为其学习论又找到了自然观的理论归宿。
在认识论上,荀子坚持唯物主义。他认为,“形具而神生”(《苟子?天论》)这是人类学习得以产生的生理机制;他肯定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苟子?解蔽》)他还认为,只有主体与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获得知识,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苟子?正名》)
一、学习的涵义
他认为,学习是人对客观事物所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活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苟子所说的“善假于物’就是指人的学习。这里的学习渗透了人类为了生存而善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意义。他形象地举例说,人为了“博见”而登高,为了“闻者彰”而顺风呼,为了“致千里”而假舆马,为了“绝江河”而假舟楫。正是由于“假”了“物”,人们才从中学得了与自然抗争的知识与技能。这是苟子“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反映。
二、学习的作用
荀子认为,“性”是先天素质,具有“好利、疾恶、有欲”的特点。“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苟子?性恶》)人的这些“性恶”如何变成“性善”呢?苟子指出,这要靠后天的“伪”。人由“恶”向“善”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对人加以“外铄”的工具。他说:“心虑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荀子?性恶》)人只有依粗心智的思考指挥其他器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既学习,才能化“恶”性为“善”性。学习能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人的本质的一部分,是理想的“外铄”工具。外在规范相对于人的内在本质来说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其被“化”为人的内在本质的一部分时,人对这种外在规范的意识就形成了,人的“恶”也就转化为“善”了。可见,学习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法则。
在荀子看来,君子和黎庶本来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特别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苟子指出:“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彼学者,行之,曰士;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荀子?儒效》)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使人从卑贱变为尊贵,从愚笨变为聪明,从贫穷变为富裕,甚至为圣人。
看来,苟子把人由“恶”向“善”的变化和人的素质、地位的变化归功于人的学习。人以学习为中介,促进了自身的改变,这就是发展。荀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这充分体现了苟子学习论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学习的环境
荀子举例说,茎长仅有四寸的射干,傲立高山之巅,下临百仞之渊而无所畏惧,是因为基础坚实;蒙鸠的巢虽然构筑得精美,但因其系在苇梢之上,风一刮就会折断芦苇,鸟卵就会被摔破,幼鸟就会被摔死――环境不同,结果迥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再好的香花落人溷藩,也会变得奇臭无比。故而荀子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苟子?劝学》)环境是客观的,对于学习者来说,属于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
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要通过外因而起变化,二者缺一不可。苟子注重外因作用的发挥,是他唯物主义信念的再度体现。
四、学习的方法
1.积
苟子十分强调“积”的作用,因为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积累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飞跃,荀子认为,积累绝不是一蹴而就,片刻可成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勇气和精神。“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