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亚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docVIP

东亚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doc

东亚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10期东亚经济合作东亚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杨丹张宝仁摘要: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表明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向中国转移产业的同时,将其对美国的出口转化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因此,将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部分地转移给了中国,变成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美贸易失衡。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产业转移;东亚因素一、引言据美方统计,中美货物贸易顺差出现在1983年,据中方统计,中美货物贸易顺差出现在1993年,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中美贸易失衡也日益加剧,美国也以此为由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频繁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337条款”调查,中美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困扰两国贸易发展的最大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对中美贸易失衡的研究很多,大多数文献集中在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方面的研究上,一些研究认为中美统计标准的不同是扩大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FungandLau,1988,2003;原玲玲,2005等);一些研究认为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是中美贸易失衡加剧的重要原因(JamesHarding,1997;李志军,1999;刘向东,2006;张波,2009;黄晓凤,廖雄飞,2011等);一些研究认为外商对华直接带来的贸易转移和贸易替代效应扩大了中美贸易失衡(FungandLau,1998;Burke,2000;沈国兵,2005;张波,2009;余雪锋,2011等);中美两国宏观经济失衡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Davis,Weinstein,2002;赵放、冯晓玲,2006;张波,2009等);一些研究表明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东亚因素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Lardy,1994;RobeaRubin,1997;王领,2006;张波,2009年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集中分析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与以往学者不同的是,本文将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然后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一步验证结论。[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朝鲜半岛政治经济走势及我国的半岛战略研究”(08JJDCJW262);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引导计划软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周期波动与吉林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相关性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路径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2011第72)。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吉林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研究”(2012B161)。杨丹: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宝仁: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97- 东亚经济合作《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10期二、东亚地区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定性分析1.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失衡表1和图1显示的是1993-2010年中国与东亚地区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的变化情况,从表1和图1可见,中日贸易方面,1993-2011年,中日贸易中的逆差方有时是中国,有时是日本,2002年开始至今,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除2005年降低以外,总体上呈不断扩大趋势。中韩贸易方面,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除2001年和2008年略有降低以外,其余各年均快速扩大。与台湾地区贸易方面,祖国大陆也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台湾地区也一直是祖国大陆最大的逆差来源地,2010年逆差高达860亿美元,是中国对东亚地区逆差总额的37.77%。中国与东盟贸易方面,中国基本上处于逆差状态,呈波动状态,最高点出现在2004年,为200.8亿美元,随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到4.2亿美元,但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迅速回升,2010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又反弹至164亿美元。表11993-2010年中国与美国及东亚地区的贸易差额(单位:亿美元)年份中日中韩与台湾地区与东盟与东亚地区中美与世界199375-25-114.7-12.8-77.562.7122.21994-47.5-29.2-118.4-0.09-195.274.9541995-5.5-36-116.95.8-152.685.9167199616.9-49.7-133.8-5.4-172105.3122.2199728.3-58.1-130.52.4-1572199813.9-87.6-127.6-15.7-217210.2434.71999-13.5-94.2-155.8-26.5-290224.7292.320001.4-119.2-204.5-48.4-370.7297.4241200121.6-108.7-223.4-46.6-357.1280.8225.52002-5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