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介绍-三门教研网.PPT

专题讲座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介绍-三门教研网.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讲座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介绍-三门教研网

四、“实施建议”更具操作性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教学建议”修改为: 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质。(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倡导教师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原:自主学习) 五、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的特点 完善标准: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 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反映了先进的德育理念以及党和国家的要求。 主要特点:紧密关注时代发展的特点和社会的新变化、新需求,充分汲取德育理论研究的成果。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得到加强。 (三)坚持“三维目标”统整,强化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四)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成人和未成年人相互理解、共同成长。 (五)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合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本模板来源于网络,由第一课件网整理发布,免费分享给大家使用。 第一课件网是国内最专业的PPT模板分享网站,所有模板均经严格测试,保证100%下载,100%精彩! 更多精彩PPT模板,敬请访问 使用时删除此备注即可。 配色方案修改: 配色方案在【格式】--【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编辑配色方案】下调整。 LOGO的添加: Logo添加修改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直接选择logo图片删除或修改。 字体格式的设置: 括标题和文本格式的设置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从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介绍 温州市教研院 侯定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一、“课程性质”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原实验稿)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2011年版) 课程基础:初中学生生活。(基本理念) 课程目的: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 展。(界定了课程性质:德育课程) 课程类型:综合性课程。 特性:思想性 人文性 实践性 综合性 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一个好人:积极健康;一个好公民: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按本课程的核心、基础和教学观三个方面依次对原有基本理念的顺序作了调整。) 二、“课程目标”表述更清晰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目标价值导向、主要任务、最终目标)(2011版)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实验稿) “课程目标”的主要变化 实验稿将“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部分。2011版没有明确标明两个部分。 对各分类目标进行新的统整。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对具体内容及其表述方式作了修改,强调“感受”“体会”。 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修改为:“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这样修改,使这一目标的表述更为准确。 新增:“有公共精神” 、“增强公民意识”等 2、在“能力”目标中,强调“方法”。 如:“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修改为: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新增: “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多样的价值观念”等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