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古典诗歌(1)单元教学设计.docVIP

粤教版必修一古典诗歌(1)单元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教版必修古典诗歌单元教学设计 澄海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 谢泽鸿 单元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三、教学设想 设计理念落在引导学生“如何鉴赏?”“鉴赏什么?”两个问题上。“如何鉴赏?”主要是在教学整体设计上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鉴赏,按“释题——知人论世——诵读——整体感知——研读诗句——总结归纳——拓展延伸”的步骤展开;“鉴赏什么?”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形象赋比兴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回环复沓善用叠词质朴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设想教学时数:教时两首诗都是汉乐府中的名篇,且都是爱情主题,因此把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作为主线。《饮马长城窟行》更能体现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内容更丰富、更有意蕴,所以详讲《饮马长城窟行》,略讲《上邪》。四、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了解屈原及其作品;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能结合诗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评价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屈原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感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诗句分析屈原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诵读课文 1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正音 2.老师范读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学生大声朗读 五、整体课文 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字词小结 1.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 /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 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美德,完美 / 1、不搀杂别的成分 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 /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 关于军事的 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难 4.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二)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把握主旨。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这三层中,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扈江离辟芷,纫秋兰朝搴木兰,夕揽宿莽乘骐骥以驰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屈原与渔父的观点代表了2种不同的价值观说出自己的感想与评价 五、总结 屈原是个爱美的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政的理想,而现实却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忠佞不分,世事不明,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者,而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和他的《离骚》《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