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文言实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文言实词

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备考方略 1、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 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 2、掌握答题技巧 实词理解题,可以用代入法 3、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 建议:认真阅读史传类人物传记方面的文章。 文言文阅读 ——文字 简介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汉族人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 汉字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音、形、义都发生了变化 字音 汉字的读音古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可以用现代的字音去读古代的书,基本上不会影响对古书文意的理解。 一、多音字 为:(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若属皆为所虏。 二、异读音(字形相同而古今读音不同) 1、破音异读 又称为“读破”“破音”。指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沛公欲王关中。(四声,动词,称王)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音”,后一种读音叫“破读”“读破”。 2、通假异读 就是指甲字通假为乙字,即读乙字的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 河曲智叟亡以应 至莫夜月明 张良出,要项伯 或师焉,或不焉 赢粮而景丛 3、古音异读 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读时仍读保留下来的古音。 人名:墨翟(dí ) 郦食其(yìjī) 地名:天姥 燕国 官名:可汗 器物名:周景王之无射也 姓氏:单于、冒顿mòdú 大月氏(zhī) 含义与范围 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量词 常用文言实词 古今异义 实词 一词多义 特殊用法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偏义复词 (一)古今异义 实词变化的规律: 1.词义扩大 饿: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死亡威胁的程度。如“饿其体肤,空乏起身。”今指一般的肚子饿。 怨:古义“恨”。“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今指“不满意,责备”,如任劳任怨。 臭:古代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 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称子。现在只指“儿子”。 3.词义转移: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a、(古)褒——(今)贬 明哲保身: 爪牙: 衣冠禽兽: b、贬(古)--褒(今) 乖: 锻炼: 常用古今异义见《核按钮》附录207——216页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便可白公姥 我有亲父兄 昼夜勤作息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爷娘闻女来,好自相扶将(将,扶助) 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味甘甜。 (同义复词) (三)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他们之间只有语音相通、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五万兵难卒合。 张良出,要项伯。 则仆偿前辱之责 (四)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名词(代词) 前一个名词若非定语或前面有副词,即活用为动词 沛公军霸上。 (名词+名词) 买五人之头函之。 (名词+代词) 范增数目项王。 (副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能愿动词+名词) 唐浮图慧褒舍于其址 。 (名词+介宾) 驴不胜怒,蹄之 (名+宾语) 置人所罾鱼腹中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