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四章古代土地赋役制度【中国经济史】.pptVIP

中国经济史第四章古代土地赋役制度【中国经济史】.ppt

  1. 1、本文档共2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史第四章古代土地赋役制度【中国经济史】

(2)税粮制度 北方分丁税、地税两种,南方税粮沿用宋代两税旧名,但内容不尽相同。而且南北都有税粮附加税。 (3)科差制度 北方科差由丝料、包银组成,南方有户钞、包银两种。从资料看,南方科差轻于北方。 (4)徭役制度P180 职役:是宋代职役的继续,但役种有很大变化。 杂泛差役:征调民夫去充当各种劳务活动之役。 助役法:由元政府出面按田亩多少,命应役户出田若干亩,以其田租收入充助役之费。 小结: 元代的赋税制度实际上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租调制和两税法的混合制度,这种混合还掺杂着游牧民族原始掠夺的残余成分。 地区差异大,民族差异也大,体现了经济剥削中的民族压迫。 货币输纳扩大,反映了元代货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后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徭役比较复杂,也十分繁重,是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 4. 明的土地赋役制度 (1)明的土地制度 ①鼓励垦荒 ②实行屯田 ③明王朝国有土地的占有形式——皇庄、勋戚、中官庄田占有情形严重。 (2)明初的赋役制度 ①黄册和鱼鳞图册。 洪武十四年(1381),明政府在普查人口的基础上,编定黄册。 黄册以户为主,民户编人的原则是看其有无能力供应国家的赋役。 黄册的主要目的,是在清查户口的基础上征收赋役。 评价: 明初黄册制度的实行,加强了明朝政府对全国户口的管理,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供应,同时在相对平均赋役负担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整顿户籍、编造黄册的同时,明初政府又派员丈量全国土地,绘制鱼鳞图册,作为征收田赋的根据。从洪武元年开始,进行过三次编造,洪武二十年(1387),在普遍丈量土地的基础上,绘编了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安徽省休宁县) 鱼鳞图册以田为主,包括分图和总图,分图以里为单位进行编绘,每一块土地一图,并注明该块地的面积、业主姓名;总图以乡为单位进行编绘,即将分图中的每一块土地,按其自然位置编绘在一起。一式四分分存于各级政府,作为征税根据。 鱼鳞图册(安徽省休宁县) 评价: 鱼鳞图册是国家承认土地所有权的凭证,征收赋税的依据。不但加了政府对于土地的控制能力和程度,同时也减少了豪强地主隐瞒土地、把财政负担转嫁给贫苦农民的弊端。 卖地契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②明初的赋目及科则 明初,沿袭唐宋的两税法,分夏税和秋粮两项,夏税以征米麦为主,兼征钞、绢布等物,秋粮征米。以米麦缴纳者,称为“本色”,以钱钞、绢布等物缴纳者,称为“折色”。明初以本色为主。 明初田赋的征收是对不同种类的田土按不同的科则。 如《明史 食货志 赋役》载:“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官田、民田开始出现合一的趋势。 ③税粮征收的保证——粮长制P190 始设于洪武四年(1371)。担任粮长(职役)虽然是一种服役性质,但他既处于“治良民”的地位,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又存在被提拔升官的机遇,并还享有法律上减免罪行的特权,因而成为当时乡间地主乐于充任的一种职务。但随着明朝赋税日趋繁重,逃户愈来愈多,粮长的地位也就每况愈下。最后,充任粮长被视为畏途。 ④明初的徭役 里甲正役则是以里甲为单位所服的徭役,按户计役——明朝110户为一里,推丁粮多的十户为里长,余百户为十甲,每甲十户; 均工夫役(均役)是明朝中央以丁粮为单位佥派的徭役; 杂役(杂泛役)则是地方衙门佥派的各种差役、劳役。有经常性的,有临时性的。 评价: 明初,里甲正役、均役、杂泛役基本上上是以人丁和田地等资产的多寡作为佥派的原则,所名明初统治者注意了徭役负担合理的问题,对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社会生产是有利的。 (3)明初期以后的赋役制度 ①变更尝试 加耗折征法;“征一法”;“鼠尾”法;“十段锦”法: 这些赋役制度的变更,主要是田赋征实物向征银子转化,徭役向以银代力役转化,赋、役趋向合一,地、户、丁的三征对象向丁粮转化,这是一条鞭法改革的渊源。 ②一条鞭法 它始行于嘉靖九年,稍后,庞尚鹏、海瑞曾推行于东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为均平赋役,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将一条鞭法推行全国。 A将赋役合并,摊部分力役于田亩之中,丁、田比例不一,或“丁居四分之一,而粮石居四之三”,或“丁六粮四”,或丁、田平均分配,个别地方有全部摊人田亩的,但将丁役摊入田亩的趋向是一致的。 B合并各种徭役项目,在法定意义上,以“雇役”取代“力役”,即所谓“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应役者可以出钱代役,由官府雇人充役。而丁役银额并人田赋之中征收。 C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均以银两折纳,也即“一概征银”,这就从法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