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林老年康复中心
小组成员:徐略勤 023726 徐 彬 023712 文江华 023727 指导老师:贾广社 项目建议书 项目实施计划书 第一篇 项目建议书 项目确立的背景 项目选址和环境分析 项目可交付成果 项目组织委员会结构 项目市场分析及营销 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效益分析 综叙 第一章 项目确立的背景 1.1 项目确立的社会背景 1) 上海正处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高龄化迅速发展 1999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38.52万,占总人口的18.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81.41万,占总人口的13.8%,据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人口研究所分别进行的上海市长期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2030年时上海市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达370—400万,比1999年增加1.0—1.2倍,占总人口的26.6—30.4%。 2) 在“少子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过程中,子女照料压力加大、“空巢家庭”及其中的独居老人家庭比重逐渐上升 上海市自1979年以来实行普遍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全市户籍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从1971年的1.96个减少到目前的0.9个以下,累计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妇约230万对。预计在2010年后,即使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妻普遍可以生育2个孩子,总和生育率也只能回升到1.5—1.6个。 199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综合调查资 料表明,在被调查的1717名≥65岁城市老人中,“空巢家庭”’占33.6%,独居户占7.5%,预计本世 纪30、40年代大批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后, “空巢家庭”的比重将超过50%。 3) 在现代化和市中心城区人口向外扩散过程中,老年人子女工作节奏加快、分开居住的距离拉大 2004年上海市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资料表明,在被调查的351名与所有子女分开居住的≥65岁城市老人中,离老人居所最近的子女,与老人居住在同一街道的占54.1%,与老人居住在同一区但不同街道的占18.8%,与老人居住在同一市但不同区的占20.5%,居住在上海市外的占6.6%。 我们估计20、30年代后,随着现代化发展,老年人的子女工作节奏将进一步加快,势将更难照料老年父母。而且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向外扩散,人口流动的加剧,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住所的距离将会比现在远得多。一旦居住家中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便会更多地寄希望于社区老年照料服务的支援。 4)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养老机构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据上海市民政福利事业管理处统计,1999年末全市民政系统养老机构406家,床位2423张;据原上海市老龄委员会事业发展部统计,1999年末全市卫生系统共有老年护理院35家,床位2840张。两个系统合计养老机构床位数为27077张;仅占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的1.14%,占全市65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的1.49%。 此外,卧床不起的老人及其家属迫切需要的养护类床位数的比重小,严重供不应求。而且,现阶段上海市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硬件设施还较差,服务水准不高,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尚未引起重视。 5) 上海市政府每年都把加强社区建设,开展社区老年照料服务列为当年政府为市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最近上海政府准备大力发展服务行业,而在为老龄人服务方面,政府也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更多的物力及财力。 综上,可以预见开发老年康复中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1.2 项目的实施背景 1) 在世博会的影响以及综合规划优势的推动下,浦东三林地区的开发蒸蒸日上。作为浦东新区的一个重要居住基地,三林地区未来将成为浦东中心城区向外拓展的一个重要区域和住宅建设发展的一条重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