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新版)苏教版.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新版)苏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新版)苏教版

课文小结 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一、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2-5节) 二、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 与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相结合 (6-10节) 片段阅读 (一)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这段文字为了介绍纪念碑的结构,先_________后碑身;先四周,后_________;先题字,后_________。按________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2.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_________次,其作用是_________。 3.“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其理由是_________。 4.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碑文分开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 举例: (一)答案: 1.台阶 中间 碑文 空间 2.3 紧紧围绕纪念碑的主题,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说明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事态度非常慎重,显示纪念碑意义的重大 4.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 表达了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5.列数字 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 作比较 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 (二) (1)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2)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3)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4)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10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__________幅浮雕,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自然段的第(1)句侧重_________,第(2)句侧重_________,第(3)句侧_________,第(4)句侧重于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破折号的作用_________ “八一南昌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