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钠与盐酸反应”最佳实验条件探究.docVIP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最佳实验条件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最佳实验条件探究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最佳实验条件的探究   摘要:针对硅酸钠与盐酸反应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正交设计原理,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优化的实验条件,使实验快速且现象明显,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凝胶;正交设计;最佳实验条件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7-0011-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76页将“硅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写入新教材,实验内容为:“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2SiO3溶液(饱和Na2SiO3溶液按1∶2或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震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静置,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及其现象[1]。显然若实验现象明显,对于学生理解教材这部分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但在教材所述的操作方法和条件下,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溶胶慢慢凝聚,甚至不易形成凝胶,因而影响了实验进度,课堂演示效果不理想。若能探究一个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最佳实验条件,则能使学生对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实验原理有更深的理解和直观感受,从而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1对该实验的质疑      按教材所述方法进行实验存在以下问题:   ①教材所指“稀盐酸”没有说明具有浓度,是否任何浓度都可以?浓盐酸不可以吗?   ②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需“静置”多长时间才能产生明显现象?是否一定能形成沉淀或凝胶?   ③盐酸环境下酚酞是无色的,若实验得不到沉淀或凝胶能否根据颜色变化说明发生了反应?   笔者根据教材的描述进行实验。   (分别将饱和硅酸钠溶液以及1∶2、1∶3稀释后的硅酸钠溶液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前两支试管中形成了沉淀,第三支试管中澄清,三支试管中都没有形成凝胶)。      2实验研究      针对教材中硅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为了寻求较佳的实验条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2.1实验原理:Na2SiO3+2HCl=H2SiO3↓+2NaCl   Na2SiO3溶液因水解而显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加入盐酸能使红色褪去。同时因为盐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反应生成硅酸。硅酸在不同的浓度、温度和pH下,以不同的程度缩水聚合成各式硅酸,其结构有开链的、有环状的、也有立体网状的。其通式是xSiO2?yH2O。通常将硅酸写成H2SiO3只是用它笼统地代表所有硅酸而已。形成硅酸凝胶不仅与溶胶的聚合度有关,也与其交连度有关,一般来说在各种硅酸中H2O与SiO2的比值越小,其交连度和聚合度就越大,即越容易凝聚[2]。   2.2 实验用品:饱和硅酸钠溶液、浓盐酸、蒸馏水、酚酞试液,试管、胶头滴管、量筒。   2.3试验设计   选择正交表:L9(34)      表1 因素与水平      (说明:表中序号1中的比值是指饱和硅酸钠溶液与水的体积比,序号2中的比值是指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溶液的酸碱性是指反应后混合物所处的环境,可用pH试纸测定。本实验中用酚酞作指示剂。)      表2 实验计划表      2.4实施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表2提供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对每一次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生成凝胶或出现沉淀的时间越短、生成凝胶效果越好,则记分越高。      表3 直观分析表      从表3中“实验结果”栏的数值看,按照实验3的反应条件进行的实验效果最好,即“饱和硅酸钠、1∶5的稀盐酸、碱性溶液、两种溶液迅速混合”(实验现象如图1)。但是“两种溶液迅速混合”,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混合成碱性溶液时两种溶液各自所需的体积,因而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表中4列中与滴加顺序关联的“均值2”大于“均值3”,所以选用“先加盐酸”进行实验的效果应该更好;3列中与溶液酸碱性关联的“均值2”与“均值3”非常接近,所以选用“中性溶液”进行实验的效果应该也不错;从表3中“极差”可以看出,溶液酸碱性的极差为16.667,远大于其他因素,因而实验成功的关键应该是把握好溶液的酸碱性。其次是硅酸钠的浓度,极差为9.667。而盐酸溶液的浓度、滴加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实验中可以根据便利的原则决定水平数。      基于上述分析,现进行下列补充实验:   2.5补充实验   2.5.1 因素和水平:饱和硅酸钠溶液、1∶5的稀盐酸、碱性环境、先加盐酸再逐滴加硅酸钠溶液。   2.5.2 操作:取2mL稀盐酸(1∶5)于试管中,滴1-2滴酚酞试液,逐滴加入饱和硅酸钠溶液,边加边震荡。   2.5.3现象:当溶液变成粉红色时立即生成了凝胶,如图2所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