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四备化学课堂教学起点和可能终点.docVIP

一课四备化学课堂教学起点和可能终点.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课四备化学课堂教学起点和可能终点

一课四备化学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可能的终点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1-002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偏差:一是他人的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成为我们袭用的对象。二是教师基于的所谓学情,大多没有经过严谨的学术性前测,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推演出来的。三是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容量,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终点。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尝试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确立课堂教学的内容,Q老师在参加江苏省高中化学优课评比时。我们选择展示了“次氯酸”的教学,该教学设计历经多轮筛选,其间充满了留用与弃用的冲突,以及艰难的选择。      1 一课四备:“次氯酸”教学设计的研讨历程      1.1 一备: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   (1)课堂标题:次氯酸(HCIO)   (2)创设情境:一战中C12用作化学武器、生活中消毒的Cl2,从有毒、消毒矛盾的两个方面引出问题。   (3)实验验证:观察氯水、探索HCI存在、探索HCIO存在、引出可逆反应。HCIO见光会慢慢分解为HCI和O2。   (4)拓展消毒专题   (5)巩固练习   [讨论]   这个设计是三个教案整合的结果。经我们讨论后。肯定了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二是通过实验手段证明氯水中部分微粒存在,可以让学生形成运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但本节课以“边讲边实验”为基本策略,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来证实Cl2溶解于水有新物质HCIO产生。同时解释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是一种典型的“验证式的纯粹化学课”。课堂中主要集中在“H+”的实验确证的多种方法上,都没有验证漂白物质HCIO的存在,氯水中其他微粒的存在也没有进一步探究。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联系不多。设计中反映的情境在课堂中一笔带过,课堂问题的提出比较含糊,没有明确指向,问题的撞击程度不够,多数问题是自问自答式解决的。提出问题的是老师,提出假设是老师,学生只是验证老师的假设……。显然,课堂行为的钟摆远离杜威“在做中学”的思想,摆向了赫尔巴特“在听中学,在‘坐’中学”的主张。   因此,我们建议Q老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考虑其备课内容;要改变课堂中师生地位:改变纯化学课的上法。把化学学习融入生活问题的解决之中。      1.2 二备:Q老师的教学设计   f1)课题:次氯酸(HCIO)的漂白作用   (2)经验回顾,从养金鱼与自来水的故事中,推测自来水中什么物质让金鱼死?   (3)化学问题:“氯水”成分的探究、成分推测,实验证明C12、HCl、HCl0存在,可逆反应的概念。   (4)回归生活:怎样才能用自来水养金鱼?HCIO分解知识。   [讨论]   我们认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展开,基本贯穿了教师的“牵”和“领”的作用,并在教师的“牵”和“领”下,艰难的爬坡。且是背负了太多东西的爬坡,课题的变化不甚明显,还依然有纯粹化学课的感觉;但我们一致认为,这节课师生地位的变换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师生思维互动性增加: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也比较明显。自问自答的方式基本消除;情境的创造也比较贴近生活。基本实现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学习化学”的思想。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亲近感,即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学习的基础。   有时候,教学就是这样。要舍得放弃,集中做好那一两件事情。因此,这次与Q老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调整细节上。比如,“情境”从简介“养金鱼经验”调整为“办公室里Q老师养金鱼的问题(还准备了金鱼缸)”,使其更加生动;“养金鱼的生活问题如何顺利过渡到化学问题”,“可逆反应的概念如何由学生得出”,“化学知识如何转化为养金鱼问题的解决”等等。      1.3 三备:研讨后的再设计   (1)课题:自来水中什么物质让金鱼窒息?   (2)情境引入:讲述Q老师连续十次养金鱼失败的故事,同时展示Q老师的金鱼缸(有金鱼),顺势提出: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来养金鱼?   (3)问题转化与现象推测、实验   (4)HCIO的发现与可逆反应的引出。   (5)回归养金鱼问题: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收集讨论几种可以快速解决自来水养金鱼问题的方法,提供给金鱼爱好者。   [讨论]   这一较先前更为简洁的备课,显示出这样的思考:突出了学生“学的活动”,而教师的工作也更集中,标题选用更接近“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学习化学”的理念。细节设计体现了课堂思维的高互动性。问题的针对性加强。问题的出现基于实验现象,问题的解决基于学生的办法。教师对问题的主线索起到引领作用。“听中学化学”转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