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论”看孟荀思想相同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人性论”看孟荀思想相同点

从“人性论”看孟荀思想的相同点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人性论”中最有特色的两种观点――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并力求以辩证、客观地分析比较,从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理论中归纳出他们思想中相同点的基本方面。   关键词:孟子 性善 荀子 性恶 相同点      一、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影响      孟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并把“性善论”作为其伦理道德学说和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从“性善论”角度来比较系统地论述人的哲学家。   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可以简单表述为:人区别于禽兽而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性。人性主要表现在“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先验的善端上。如果人能够不断扩充、发展“四端”而使之成为仁义礼智的“四德”,人就可以成为圣人、君子。人心有与生俱来的善端,要发展这种善端,使人心不断向善的手段就是存心、养性、寡欲。   孟子“性善论”的消极影响在于,它比较适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为后世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和发展,对广大群众进行欺骗,起着毒害、麻痹群众思想的作用。它的积极作用在于,它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作了新的探讨,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立一家之言,从而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启发了人们对人性问题的思考,推动了人们对人性问题的研究。孟子的“性善论”,开创了我国“人性论”系统研究的先声,影响着我国人性思想发展的长流。      二、荀子的“性恶论”及其评价      荀况(约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他继承了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唯心主义思想。在自然观上,他提出 “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戡天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在人性理论上,荀子也同样强调“明于天人之分”,把属于自然的东西和人为的东西加以区分,承认人性的天赋本质,否认人性中具有先天的道德观念。他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但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所以“人之性恶”和“化性起伪”就构成了荀子的人性学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这是荀子“性恶论”开宗明义的宗旨和最终的结论。荀子认为,人生来就好利,有疾恶,好声色,所以人性是恶的。人不会自然行善,人之所以会行善,是师法教化而成的结果,是“伪”的结果。礼义不在人性之中,是后天努力积习而成的。只要努力积习,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即“涂之人可以为禹”。   荀子不承认有先天的道德观念,不承认有天生的“圣人”,强调了在人性改造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后天教育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但是,他把“化性起伪”主要看作是“圣人”的事情,竭力宣扬“圣人”“起礼仪、制法度”的作用,而又无法解释其根据。这样,他就必然陷入理论上的矛盾,陷入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三、孟荀“人性论”的相同点      1.二人都是从人兽的区别来为人性理论确立界说的   孟子认为人和禽兽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人性和禽兽之性的不同,以及人的生活高于禽兽的生活。孟子指出,人的本心、本性和禽兽的本性本来就是不同的。但有的人不知道保存自己的本心、本性,而把本心放了,把善性丢了,结果就变得和禽兽差不多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   荀子认为“性”是指人的天赋本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但是人又是高于禽兽的。“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人先天固有一种辨知事物之“理”的能力。人正是通过这种能力来认识、把握天地万物和人类自己的。   2.二人都主张人性一元论   孟子集中攻击了告子“性无善无恶”的“人性论”,提出了“性善论”。孟子针对告子“杞柳”与“杯?”、“湍水”与“流行”之喻进行反驳。他认为,“杞柳”是可以编织成为“杯?”的,人性是可以包含“仁义”的。人要“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率天下之人”“以为仁义”,因为人有“仁义”的本性。   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根本对立的“性恶论”。荀子首先区别“性”、“情”、“欲”三者的不同。他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情”即喜、怒、哀、乐等,是“性”的内容;“欲”是与外界事物发生交感之后产生的心理倾向或追求。荀子认为,人的这种好、恶、喜、怒、哀、乐的情感是人性本有的内容。这些情感与外界的事物发生交感时,便产生欲望。而在欲望的驱动下,就要产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