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氏孤儿故事不同时期主题新探
赵氏孤儿故事不同时期的主题新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2
摘要:从《左传》到《史记》,赵氏孤儿故事基本定型,后来不断地被改编成戏曲和电影,活跃在舞台和银屏上,在18世纪的欧洲也引起过很大的轰动,本文主要通过史实和几种主要改编的剧本来分析探讨赵氏孤儿故事的演变过程,及其不同时期的主题变化。
关键词:赵氏孤儿故事 演变 主题变化
在中国历史上,曾流传着一个赵氏孤儿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晋国的赵氏家族一门忠义,但被奸臣陷害,整个家族被灭只留下一个孤儿,许多侠义之士为了救赵氏孤儿先后丢掉生命,孤儿长大成人,最终报仇的故事。经过后人不断加工、改造,不停在舞台和银屏上演。赵氏孤儿故事流传至今,在中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元代之前故事演变
有关赵氏孤儿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儒家经典《春秋》:“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宣公二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成公八年)①这两条记载很简短,只是提到赵氏灭族,包括后来的《公羊传》和《谷梁传》虽然详细扩展了这段历史,却都未提及赵氏孤儿,只有《左传》叙述了赵氏灭族的原因并提到了赵氏孤儿,将这一报复性凶杀的线索揭示了明白。但《左传》故事中没出现奸臣屠岸贾,赵氏灭族是由于赵氏家族内部私通乱伦而引起互相攻杀,实质是赵氏家族内杠,赵武也只能说是随母亲赵庄姬在宫中避难的遗腹子。另外,《国语》卷十一晋语五襄公,《吕览》卷十五“报更”,《说苑》卷六“复恩”、卷十四“至公”等书对赵氏孤儿的故事都有记载,但与《左传》上所记载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个别地方稍微有点变动。虽然《左传》关于赵武的故事几句代过,但赵氏孤儿的故事已经初见雏形,而且比较曲折的故事情节,为后世对赵氏孤儿故事的加工和改造工作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和余地。
但先秦时期搭构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到了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便十分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伟大的雕塑。《史记》中赵氏孤儿的故事出现了三个新内容:???,出现了奸臣屠岸贾,是他兴风作浪,不请君命而擅胁诸将族灭赵氏,搜索赵氏孤儿,杀公孙杵臼,在君臣矛盾之外,新加进了忠奸的斗争。二是将赵朔妻更淫为贞,从而改变了赵氏被灭的直接原因与矛盾冲突的对象。三是公孙杵臼、程婴的殉孤立孤,将忠奸斗争的意义具体明确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使这一故事更加曲折复杂。由于这三个新内容的出现,把赵氏孤儿故事从起因、阵线、代表人物、发展过程,直到结局,全来了一番彻底的改造,使其具有了进步的主题、曲折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同时还比较生动地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屠岸贾等人物形象。而且,其中包孕潜含的戏剧新因素,成了以后中国戏曲和小说改编创作的契机。因此,不妨说,赵氏孤儿故事能够发展和流传,是与司马迁的成功改造分不开的。②
二、纪君祥与元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戏剧家纪君祥,为《史记》中所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中描述的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人的狭义行为和无价的友情感动,把这段故事改编为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剧的剧情为:晋灵公时,武将屠岸贾专权,因私仇杀了赵盾满门,公主驸马自杀,赵氏门客程婴冒死救出赵朔之子既赵氏孤儿,守门大将韩厥放走程婴后自刎以灭口。随后程婴献出了亲身儿子替孤儿送死,老臣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保住赵氏唯一的血脉。程婴又让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待孤儿长大成人后,程婴以画卷说明事实真相,终于为赵氏一门和死去的义士复了仇,孤儿复赵姓,荫袭赵家原来的爵位;韩厥的后代仍然继为上将;赏赐给程婴田庄,以表扬其义勇行为;给公孙杵臼立碑造墓,以示厚葬。恶人受惩、仁义之士受奖赏和褒扬。
通过纪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梗概,我们可以看出,纪君祥在《史记.赵世家》所提供的故事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自己的艺术虚构,把整个故事讲述的更加完整、更加具有悬念,在扣人心弦的故事发展中,将扬恶惩善、褒奖仁义、“士为知己则死”的观点渗透于其中。这样一改动,剧本的正义与奸邪的斗争更加尖锐,戏剧矛盾更加集中,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戏剧主题也就更加深化,即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复仇主题,宣扬了正义必胜的精神信念,赞颂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元杂剧《赵氏孤儿》之所以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品所反映的正义主题与民间所提倡的道德伦理相契合。
三、明传奇《八义记》
到了明代,有多种版本演绎赵氏孤儿故事,现存最完整的版本是《六十种曲》版《八义记》。它故事情节较之元杂剧《赵氏孤儿》,则更加铺张。其中故事中的“八义”指的是周坚、??、提弥明、灵辄、韩厥、公孙杵臼、程婴八位义士。在《八义记》中,主要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公孙杵臼变成老宰辅,站在朝廷的一边,反对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