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耶南陀·萨拉斯瓦蒂――印度马丁·路德.docVIP

达耶南陀·萨拉斯瓦蒂――印度马丁·路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达耶南陀·萨拉斯瓦蒂――印度马丁·路德

达耶南陀·萨拉斯瓦蒂――印度的马丁·路德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印度近代改革家、思想家达耶南陀?萨拉斯瓦蒂的新经典主义和他对印度宗教与社会改革的历史贡献。      达耶南陀?萨拉斯瓦蒂(Dayananda Saraswati,1824―1883)是近代印度教改革社团――雅利安社的创始人,亦是印度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不仅提出了许多新的、大胆的宗教和社会改革主张,而且在探索与实践中建立起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后来印度教和印度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说:“ 达耶南陀是19世纪印度社会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设计师。他就是印度的马丁? 路德,因为他力求把印度教社会从僵死的传统、习俗、迷信和偶像崇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反对普遍流行的种姓制度,倡导新型的社会秩序。”    达耶南陀出生于今古吉拉特邦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父亲想把他培养成宗教祭司。五岁时,他开始学习梵文和印度教经典;二十二岁时,为逃避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成为托钵僧。他浪迹天涯十五年,漫游印度北方的各个圣地,向印度教民间学者学习。后来,他专门拜师于盲学者毗罗舍难陀,学习梵文和吠陀经典。学成后,他开始作为传教师四处游说,宣传吠陀经典的绝对权威。他富有演说天才,尤喜辩论,经常向其他派别的学者就宗教理论提出挑战,无人能抵挡住他的进攻。1869年,在贝拿勒斯他曾和主张吠檀多不二论的三百多名学者展开一场大辩论。为了传播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他于1875年在孟买创立雅利安社,又名“圣社”。1877年,雅利安社的活动中心由孟买转移到拉合尔,逐步成为西北印度最重要的改革社团。达耶南陀激进而大胆的改革主张受到印度教正统派的强烈反对,1883年他在贾特浦尔游说时,被宗教敌手用毒药害死。其主要著作有《真理之光》、《吠陀注》和《梨俱吠陀注序》等。      一、以吠陀为中心的新经典主义       吠陀经典在达耶南陀的思想中占有中心地位。吠陀是他思想的主要源泉,是他观察事物、审视社会所依据的主要标准,也是他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则。他说自己的职责就是宣传吠陀精神,按照吠陀原则改革印度???的旧传统、旧体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达耶南陀自幼学习吠陀,后来拜盲学者为师,又专门研究吠陀经典,对吠陀具有无限的崇敬之情。在传教过程中,他一直宣讲吠陀的权威,为维护吠陀的权威与印度教其他派别的学者进行过无数次辩论。创立雅利安社后,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回归吠陀”。1877年,他在拉合尔为雅利安社社员制定了“十大行动纲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吠陀是真正知识的经典。读吠陀,教吠陀,背吠陀,听人读吠陀,是雅利安社社员的首要义务。”   为什么达耶南陀如此推崇吠陀呢?吠陀是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500 年至前500年的吠陀时代。它包括两重含义:从狭义上说,专指最早出现的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四部吠陀本集,而且包括后来由吠陀本集逐渐演化出来的各种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达耶南陀所说的“吠陀”,主要指四部吠陀本集。在他看来,以《梨俱吠陀》为主的吠陀经典代表着印度教的真正精神和宗教真理,正因为有吠陀的指导,才产生出繁荣昌盛的吠陀时代。后来产生的各种教义教规皆违背了吠陀真理和原则,才逐步导致印度教变得腐朽、堕落和无能。如偶像崇拜、种姓对立、繁琐祭祀、歧视妇女等,皆不符合吠陀精神,都是后人所杜撰的。因此,要振兴印度教,就必须“回归吠陀”,恢复吠陀的伟大真理。   达耶南陀高举吠陀的旗帜,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或恢复,而是竭力用现代哲学术语和科学知识对吠陀重新阐释,以使其跟上时代步伐,符合宗教改革的需要。换言之,他推崇和重新解释吠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它变成指导宗教改革的“新经典”。因此,有人称这种改革模式为“新经典主义”。被誉为“宗教研究之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尼尼安?斯马特,在评述新经典主义时说:“首先要回归到经典的过去,然后再用现代术语对它进行诠释――这就是应付西方挑战的最成功的方式,无论在印度还是在锡兰,都是如此。在这种方式中,都是一方面坚持传统,另一方面又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使它在现代世界中健壮地生存下去。”   首先,达耶南陀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对吠陀加以解释。他认为,吠陀是“真正知识的经典”,它不仅是以往各个时代一切知识的宝库,而且包含着现代科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的“种子”,与“科学事实的发展是完全吻合的”。在他看来,吠陀经典既包括着全部神圣智慧的启示,又是科学真理的表现,是其他宗教的经典所无法比拟的。他赞颂吠陀说:“四吠陀是知识和宗教真理的储藏库,是神的启示……它们是绝对没有错误的,它们本身就是权威。换言之,它们不需要任何其他书籍来维持这种权威。正如太阳或一盏明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