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德育从学生生命整体开始
高校德育从学生的生命整体开始
摘 要:德育理论界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已经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主题。本文试图从德育的回归开始真正的尊重学生的生命整体,以达到德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高校德育;生命德育;德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3-0070-02
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已经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主题,这意味着学生的生命整体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首先需要观察到学生整个人,也就是精神心灵与物质身体的相互作用。德育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因此,使生命焕发生机,使生命茁壮成长,是德育必须承担的责任,完整的高校德育就必须从学生的生命整体开始――真正回到学生这个主体。
一、高校德育首先应回归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
学者普遍认为,造成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没有回归真正的主体――学生的生命整体。知性德育导致了德育与生活的割裂。德育要创新,就要转换与超越以知性和技术化管理为特征的德育范式。
也有学者认为,德育在生活层面上的回归,有利于克服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弊端,增强德育的生活化。但我们应避免实际生活对理想社会的僭越,防止生活取代教育危险的产生。德育的回归,反映了德育的超越性品质,目的是更好地建构生活。但应防止用理想取代现实,造成新的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教育形态。
生活德育的优势在于其整体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载体,道德教育总是借助于某种知识学习、劳动活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而得以实施的。生活德育的优势在于其整体性和社会性、实践性。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德育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针对德育低效问题,学者分析指出,去生活化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德育观念上过度理性化,德育对象缺失主体地位,德育过程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以及德育情境脱离社会实际等。回归生活是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回归生活的内核是回归实践、回归多样、回归应用和回归交往。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学校德育观念???德育目标等均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高校要尊重学生主体,把学生看作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学生看作能动的、有创造力的行为主体和完整的生命个体,把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
二、德育要重视人的生命本体
现行德育范式应以生命为思维原点,探寻生命维度,形成关爱生命的德育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在生命内涵多维解读的基础上,着重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同时,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进行重新审视和更新。这种“生命关怀”取向的德育研究,突出表现在将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死教育、安全教育等作为新时代德育的内涵,生态伦理教育、科技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网络伦理教育等亦逐步得到重视。
生命德育是具有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德育模式。学校德育与学生的生命实践息息相关,教育现实也正在呼唤着学校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完善和生命实现。这里所说的“生命”,是指学生的生命整体,它不仅是指身体意义上的生命,同时也是指精神意义上的生命。学校德育对于生命实践的脱离,一方面是学校德育在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没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成长,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来观照;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德育过分强调道德认知的发展。因此,应探讨人的生命本真,分析研究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融合,以及生命实践如何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实施,倡导学校德育对学生生命的回归,对德育过程进行审美化改造,以助于学校德育实践的改善,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三、高校德育要把学生真正看成完整的道德主体
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主体德育理论的旨归。多元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学生的理性选择。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训导,是对话而不是灌输。道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整体,它的最高目的是塑造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
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身三大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直觉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主体性道德人格。就实践过程而言,有学者强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应该是连续性教育与非连续性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是道德哲学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整合而构成的互补体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手拉手 心连心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圆(学生版)-(复习讲义)单元速记·巧练.docx VIP
- 《凝聚的力量》精品课件.pptx VIP
- BridgeConex使用帮助.pdf
- 附件教育部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要求.doc
- 建筑十大新技术应用总结.docx VIP
- 中药制剂技术 汤剂认知 汤剂认知.ppt
- 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走在大路上 课件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第二单元第3课《创意改善生活》课件++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龟兔赛跑儿童绘本故事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