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白石 “伯乐”陈师曾
齐白石的 “伯乐”陈师曾
在齐白石的朋友中,陈师曾是第一个真正读懂齐白石画的人,是第一个诚心诚意推介和宣传齐白石画的人,也是第一个让世人了解和看重齐白石的画并改变了他命运的人。
陈师曾何许人也?他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大哥,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画大家,也是在诗书画理论方面颇有修养的学者。他1876年生于江西义宁(今修水县),名衡恪,号槐堂,又号朽道人。陈家是有名的世家,陈师曾的祖父陈宝箴,举人出身,曾任湖南巡抚,在湖南开化力倡新政;父亲陈三立,光绪时进士,著名诗人,世称散原先生,曾协助其父推行新政。“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陈宝箴与陈三立均受到牵连,被革职查处,再未任用。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陈师曾从小思想活跃,求新求奇,勤奋好学。六岁时,祖母带他到杭州玩,看到美艳的十里荷花,他高兴地在乘坐的轿板上画了起来。十岁时,工诗善画,周围的人称他为“神童”。家里的人见他???这方面的天分,就有意培养和发展他的特长,为他广拜名师。他先后师从著名学者、书画家胡沁园、王湘绮、周大烈、范镇霖、范肯堂等,在名师的精心培育下,他在诗文书画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然而,维新变法的失败,家庭发生的重大变故,却改变了陈师曾的命运。1898年,陈师曾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这里,他结识了由南京水师学堂转入矿路学堂的周树人(鲁迅),从此成为终生好友。1902年,陈师曾带着年仅十三岁的三弟陈寅恪东渡日本留学,先与鲁迅一起就读于东京弘文书院,后转入高等师范学习博物学,潜心研究动植物的结构、色彩,对他以后画山水影响很大。在日本学习八年后,陈师曾于1910年回国。最初他在江西省任教育司长,后应聘到江苏南通师范学校教授博物学。他经常去南通的“翰墨林”会友,作画谈艺,经主人李苦李介绍,认识了画坛海派大师吴昌硕,并拜他为师。吴昌硕后来对他的这个大弟子评价很高。1912年,陈师曾又应聘到北京任教育部编审处编审员,兼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北京女子师范博物教员。从此他定居于北京,这时他已是一位声望很高的大画家了。
齐白石和陈师曾相识是在1917年,两人一见如故,颇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齐白石生于1864年,大陈师曾十二岁。他是湖南湘潭人,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位画家,在家乡一带颇有名气。齐白石四十岁以后遍游祖国各地,结识了艺术界许多名流,极大地开阔了眼界,诗书画印样样精到,特别是水墨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原来就精于工笔草虫,这时更长于大写意的花卉翎毛,成为一位很有个性的大画家。
这一年,齐白石为避家乡匪乱,也为了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他第二次来到北平,住在法源寺内。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这样记述与陈师曾相识和结交的过程:“我在琉璃厂南纸铺,挂了卖画刻印的润格,陈师曾见着我刻的印章,特到法源寺来访我,晤谈之下,即成莫逆。师曾能画大写意花卉,笔致矫健,气派雄伟,在京城很负盛名。我在行箧中取出《借山图卷》,请他鉴定。他说我的画格是高的,但还有不到精湛的地方。我们所见相同,交谊就愈来愈深。”
在与陈师曾相识之前,齐白石的画虽然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并不为世人所看重。他的画很少有人购买,其中原因,固然有画技不够精湛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有些人因为齐白石的木匠出身而瞧不起他。齐白石曾对人提及,有一个自命科场出身的“名士”,看不起齐白石的木匠出身,眉宇间总流露出倨傲的样子。更瞧不起齐白石的作品,背地里说齐白石的画粗野,题诗也不通,简直是一无可取,一钱不值。还说齐白石没有书底子,画出来的画没有书卷气,俗不可耐,不能登大雅之堂。对于这样的人,齐白石不予理睬,毁誉由之,他说:“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此一日长短。”
然而,如今站在他面前的、比他小十几岁的陈师曾,不仅懂得他的画,而且十分看重他的人格,这确实让齐白石喜之不禁,感到遇上了知音。陈师曾原来是从刻印知道齐白石的大名的,现在看到了他的《借山图卷》(此为齐白石远游时画的作品),让他眼前一亮。虽然印章之“工”与绘画之“拙”看似不同,却各有各的妙趣。特别是齐白石的画,绝非有人说的那样“粗野”,“不能登大雅之堂”。相反,他认为齐白石“画格是高的”,是不同于别人的个性的表现。世人所以不看重他的画,是因为大家还不了解他的画,不懂得他的画,是按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他的画的。陈师曾劝他“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从此齐白石就把“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作为终生的座右铭。所以,在北京这个文化中心、文人聚集之地,特别是很多人还不理解他的时候,齐白石遇上了陈师曾这样一位知音,他发自肺腑地说,这“也是我一生可纪念的事”。
尽管如此,齐白石的画不为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却是明摆着的事实。他是靠卖画生活的,而他的画的价码比一般画家要低一半,即使如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