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森 寂寞“弹棉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志森 寂寞“弹棉郎”

黄志森 寂寞的“弹棉郎”   7月一个闷热的上午,在一声声规则的弦响中,北碚水土镇的“弹棉郎”黄志森在他狭小的店面中热汗淋漓地摆开了架势,已年近半百的汉子看起来十分精瘦,手臂上的腱子肉随着既定频率有力地收缩,挥动着硕大的木槌,指挥巨大的弓弦均匀地敲打在蓬松的新棉花上。   在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将几斤上等丝绵拾掇得松松软软之后,满头热汗的黄志森搬出一根木板凳,在店门口点燃一支烟,喝上几口水,稍作休息。谈及弹棉花的老手艺,黄志森兴高采烈地讲起了许多的技术和门道,但随即眸子一暗,快快地说:“这行太累,不赚钱,在我这一辈,连师兄弟都没有一个。”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雷花飘      弹棉花是一个地道的老手艺,从元代起便在百姓人家中极为常见,在元代王桢《农书-农器?纩絮门》中便有相关的记载。弹棉用的弹弓,最初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棉花去籽以后,再用弦弓来弹,最后做成棉被、棉衣等的内瓤。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旧时有人用这样的儿歌形容弹棉花,形象而生动,匠人用檀木做榔头,杉木做弹弓,鼓捣出一声声有节奏的弦响,然后,一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棉花就硬生生地变成了整齐的被褥,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变戏法似地吸引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喜欢新奇的孩子们,总是目瞪口呆地围着弹棉花匠人转。   “弹棉花在外行人眼里看着有趣,其实却是一门不易学会的技术活。”黄志森说起弹棉花的技艺,满脸的自豪。1981年,刚满16岁的他便开始学做活路,师傅是自家的姐夫,与其说是学本事,不如说是一边跟着打杂,一边偷师。   “至少得做到棉丝不巴(粘)弦,才算勉强合格。”黄志森说,弹棉花的过程中,匠人不仅要够力气长时间地背负厚重的木弓和敲打弓弦,同时必须依靠双手掌握轻重平衡。仅是要把弓敲得顺当,大概就需要苦练半年的时间,最后要达到在弹棉花的时候,能随心所欲地让弓弦上不沾一丝棉花,这才算小有所成。甚至是弓弦的松紧。敲击的轻重,都有比较严苛的标准,要想把棉花弹“巴适”,还需要下弓均匀,敲打细致,??都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够练就的本领。   黄志森甚至宣称,对于弹棉花的行家来说。手艺的高低,不需要看也能知道。听一听弹棉花的声音,活路做得好与坏。立即可以分辨。      弹棉郎,弹棉郎,身背弹弓走四方      自古以来。做弹棉花行当的大多是那些衣不果腹的穷苦人家,弹棉花的工具简单,一只弹弓,一把木榔头,用肩膀一背,就可以走四方、闯天下。老百姓则给这些走街串巷的棉花匠人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一弹棉郎。有儿歌这样唱道:“弹棉郎,弹棉郎,身背弹弓走四方。”   “最初我们都是没有店面的,有人请便带上老婆、孩子,到别人家中去做工。”黄志森说,从学徒算起,自己已经有30年“工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也是个背着弹弓走四方的“弹棉郎”。   那时候,农村适逢儿女婚嫁或逢年过节,都会有人家邀约他前去弹棉花。棉衣、棉裤的瓤子做起来方便,但手工制作棉被的棉絮、棉胎,就需要有好几个步骤,先用专用的弓,通过用木榔头敲击弓弦,将棉花抽打得蓬松起来,以后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线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最后再烫压平实。   整套工序最好有人能做帮手,黄志森通常会带着老婆孩子一同前往,而雇主除了会给工钱,还会给他们全家提供食宿。老婆会在一旁打下手,而孩子则可以与被弹棉花的声音吸引来的小朋友们一同嬉戏,日子简单而快活。后来。走街串巷的活路少了,他便自己租了这家小门面。做起了固定买卖。老婆同样会在店里帮他打下手,负责缝纱网和最后的熨烫工作。      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弹不出8两8      老电影《巧奔妙逃》中有这样一首插曲:“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弹出8两8,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   “半斤棉花绝不可能弹出8两8棉絮。弹棉花是有损耗的。弹出来的只少不多。”黄志森告诉我们,他听过这首歌,但恐怕歌词的内容为了顺口。打了马虎眼。弹棉花的损耗内行人都知道。自古以来“棉花郎”们与顾客最主要的争执。就发生在这几两损耗上。弹棉花匠人做活路,只收取工钱。而材料全都由顾客提供。在作业时,难免会有棉絮纷飞,完成工序后。1斤棉能弹出9两多成品就算不错了。这样的情况,遇到讲理的顾客固然能够欣然接受,但如果遇到挑剔的顾客,那么扯皮闹事也在所难免。   “老手艺人在乎名声,所以也特别看重质量。”黄志森夫妇为了避免争执。想出了一个办法,让顾客的棉花“保值”,没有任何取巧,就是自备多余的棉花,一旦损耗明显,就免费给顾客补齐差额。   正因为坚持老手艺人讲究诚信的信条。通过口口相传,黄志森弹的棉花在附近的村镇有相当不错的口碑,甚至做出的棉被出口到了“海外”。   “不用自夸,老手艺弹出来的棉被,不起棉籽,盖着暖和,我这里的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