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治理产能过剩思考.docVIP

对政府治理产能过剩思考.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政府治理产能过剩思考

对政府治理产能过剩思考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工业部门某一行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的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的富余产能部分过大,简言之就是闲置的产能超出了合理的界限。关于产能过剩的测度,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判定标准,如美联储认为,如果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79―83%,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而我国相关宏观调控部门将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能力约25%的行业界定为产能过剩行业。   由于我国暂未建立衡量产能过剩程度的监测体系,各方对产能过剩的认识不尽一致。有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涉及的行业众多、规模较大,而且累积的时间也较长,如不加以治理,则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也有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我国并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理论界在争论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产能过剩基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发生的现象,它与经济周期???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等密切相关,在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变动、推动竞争和增加福利等方面具有正常功能,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是合理的,也是市场竞争所必须的。近年来,随着对产能过剩问题探讨的不断深入,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应当如何应对产能过剩,特别是政府在抑制产能过程中到底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一、政府已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效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先后于1999―2000年、2003―2004年、2006年、2009―2010年进行了几次集中治理。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一)提示过剩风险,引导市场预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调查发现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及时发布相关行业的产能规模和市场需求(预测)状况;一些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通过定期跟踪分析,及时向社会公布了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等相关指标,引导市场投资预期和企业投资决策。   (二)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能存量   通过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强行淘汰部分落后生产能力;通过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通过对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促进企业资产、市场和资源的整合,优化已有的生产能力。   (??)抑制过度投资,控制产能增量   采取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限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等措施;通过引入相关标准,提高环保、安全、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和扩建项目,预防和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扩大有效需求,消化过剩产能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背景下,针对产品价格低迷、企业库存积压严重的问题,政府通过实施宽松的财政、货币、税收和投资等经济刺激政策和产业振兴政策,带动民间投资,促进居民消费,增加企业出口,以扩大总需求,吸收部分过剩产能。   通过实施上述政策措施使我国部分产业的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生产结构得以改善,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以提升,部分宏观调控目标(需求管理和通胀等)得以实现,为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客观地说,治理产能过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然而,从我国治理产能过剩10多年的实践可以看出,相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屡治屡发,一些行业过剩产能在短期内得以缓解后,不久又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反弹。这就是说,产能过剩实质上并未得到有效地根治,也表明治理的总体效果有所欠佳。   二、部分政策措施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科学评价体系,对市场需求预测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产能过剩判断指标体系,学界衡量产能过剩主要是用行业产销率、产品库存、价格水平及企业利润等指标,间接说明产能利用的情况;而政府则是通过对部分商品的供求和行业产能利用的调查,并根据相关经验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市场需求作出预测,来判断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然而,由于数据的支撑极其有限,政府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可能不够全面,加之预测方法不一定恰当,对市场前景的认识和把握不足,很多判断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一些曾被政府警告严重过剩或即将过剩的产业并未出现预期的严重过剩。   (二)市场要素成本低,自动调节机制失灵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会通过价格调整、市场范围变化和企业退出等市场自动调节方式,沿着供给过度→价格下跌→供给下降→需求回升→价格回升→供求平衡的调整路径,逐步得以缓解或接近消失。但为何我国的产能过剩在部分行业屡治屡发,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和部分国有企业过度注重GDP增长和生产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升重视程度不够,在融资(或资金)等成本偏低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不计成本的投资方式,助推了过剩产能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特别是工业用地)和能源资源等要素市场化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