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探讨》再探讨.docVIP

关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探讨》再探讨.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探讨》再探讨

关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的再探讨   摘要 笔者通过仔细阅读《会计之友》2007年第10期下刊登的《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一文,认为文中讲到的两种方法得不出相同的结果,也由此得出了与文章相反的结论。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再探讨      在《会计之友》2007年第10期下刊登有《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一文。在文中,作者探讨了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按照2006《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准则应用指南处理,第二种是按照财政部会计司朱海林同志在“财政部首期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班”的讲法处理。作者举的案例是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中第97页的例题,例题如下:   2007年1月1日,甲企业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020000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0000元)购入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20000元。该债券面值1000000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一次,甲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6年下半年利息20000元;   (2)2007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50000元(不含利息);   (3)20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   (4)20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00000元(不含利息):   (5)20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7年下半年利息;   (6)2008年3月31日,甲企业将该债券出售,取得价款1180000元(含1季度利息10000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一文的作者分别用两种处理方法对上述例题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得出相同的结果。并由此得出结论:朱海林同志讲解的会计处理方法更为科学、合理。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现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两种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不相同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一文中作者按照两种处理方法对所举例题分别进行了账务处理,得出“最终都使得企业的当期损益增加收益20万元”。但是,作者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案例中的金融资产从购买到出售已经跨了会计期间,2007年1月1日购买,2008年3月31日出售。   按照第一种方法。2007年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贷差100000元,“投资收益”有贷差20000元,二者会使当年利润增加120000元。按照第二种方法,2007年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贷差120000元,“投资收益”有借差20000元,二者会使当年利润增加100000元。账户登记如下:   很显然,这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2007年的损益影响是不同的,相应地,对2008年的损益影响也会不同。如果年内购买并出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两种处理方法对当期损益没有影响。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若两种处理方法并存,是否给企业提供了调节利润的空间?      二、两种处理方法的差异: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一文中提到两种方法的差异有两点,但关于出售时的处理差异没有提到。      (一)初始计量的差异: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如何处理   按照第一种方法是计入“应收利息”;按照第二种方法是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笔者认为这里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既然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那么什么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中是否含有购买时“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按照准则可知,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而“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显然属于一种垫付资金性质,过几天就可以收回。因此笔者认为计入“应收利息”是合理的。         (二)后续计量的差异:计息期末是否计提利息   按照第一种方法是计提利息并计入“应收利息”,实际收到时再冲减“应收利息”;按照第二种方法期末不计提,而是当实际收到利息时。直接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笔者认为,第一种处理方法考虑了权责发生制,是科学的;第二种处理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时间跨年度,那么在持有期间各会计期间的投资收益则得不到准确反映。            (三)《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一文没有探讨两种处理方法在出售时的处理是否有差异,但是从文中的账务处理中可以看出是不同的   第一种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规定:处置该金融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