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一大亮点.docVIP

农村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一大亮点.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一大亮点

农村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摘 要:文章论述了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阐释农村城镇化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 战略意义 经济增长点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49-01      一、农村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农村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增添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不足46%,而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大多在85%~90%。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使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市民。加强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率,可以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目前,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是农民的三倍,每年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消费,有力推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农村人口减少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产量的增长。稳妥推进城镇化将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从浙江温州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30年,建制镇从18个发展到130多个,以每个建制镇投资3亿元计算,将带动300多亿元的投资。温州仅是浙江省11个城市中的1个,就全国来说,带动投资数额是相当可观的。   根据温州的实践,农村城镇化可以采取“人民城镇人民建”的方针,苍南县龙港镇把“没有国家包下来”的特点从农村引进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上来,是龙港城镇化建设的特色。推进农村城镇化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资金的积累和投入,资金问题的实质是体制问题。几年来龙港城镇建设的方针是“人民城镇人民建”。在较短的几年时间内,集聚了大批区域内外资金,为农民城诞生不断输入血液。至1990年底,城镇建设共投入资金4.5亿元,其中95%以上是农民集资投入。抛弃了城镇建设由国家全部包下来的传统模式,每个进城农民自筹资金、自谋职业、自建住宅、自寻生存与发展门路。城镇房地产市场的扩展,客观上要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对一个非战略性的城镇,国家不可能对基础设施给以大规模投资,地方财政收入也非常有限。怎么办,龙港的群众创造性地用自力更生的办法,群众集资搞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城镇资金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就业制度、福利制度等等,建立了与群众集资建镇相适应的城镇运行新体制,从而吸聚了大批投资者来龙港务工经商。这批农民企业家把“没有国家包下来”的细胞移植到龙港经济活动中,企业运转也相应纳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城镇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有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就地转移,转入本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这叫“进厂,不进城”,这种转移严格说还没有进入城镇化的“过程”。另一类是异地转移,即转入城镇、县城、地级市、省城或跨省进入别的大中小城市。据人口普查数据:2007年我国城镇人口5.9亿,城镇化水平45%,其中包含了1.6亿农村转移人口。过去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称呼,甚至让一些农民工登记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户籍上的不平等制度,从而未能享受当地户籍人口,即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待遇。他们成了城市边缘群体,长期处于流动状态,“候鸟式”地常年徘徊于城乡之间,这种不稳定的生活把他们的消费压到了极低的水平。严格说,这些农民工已进入城镇化“过程”,完成了职业转移,基本上属于城镇人口但未完成居住地的空间转移,也就是说他们暂时未摆脱农民身份,转化为真正的城市市民。   这些农民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已经多年在城镇稳定工作,许多人成了产业工人、建筑工人或第三产业单位的职工,是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中坚力量;二是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三是有较固定的住处,一般居住在单位的职工宿舍或租住于近郊的农民住宅。从上述特点看,这些农民工的经济来源和生活方式与农村已没有直接的联系,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更多地接近于城镇居民。所以,可以说他们是完全属于“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只要加以引导,只要创造相应的条件,就可以让这些农民工转化为城镇人口。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首先,它有力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特别是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其次,它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结构的发展;再次,它推动了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扩大,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配偶、妻子、儿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扩大内需的强劲动力;最后,它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怎样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呢?一要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让已经多年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二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居住条件包括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以吸纳农民工及其配偶、儿女等亲人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和就业;三要创新农村土地制度,进城的农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