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讨论讲解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 2017-11 病例特点 1.患者冯某某,男,55岁; 2.因“行走不稳2年余,加重伴双下肢麻木2月 ”入院。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出现行走不稳,走路左右摇摆,未予重视,2月前行走不稳加重,伴双下肢麻木,踩棉花样感,大小便失禁 等,2017-02-01至2017-02-14在浙二医院神经内科对症治疗。2017-01-20浙二医院急诊:血钾2.75mmol/L↓。 3.既往有高血压史十余年,有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脂肪肝和前列腺增生伴结石病史2年余。 4.有长期饮酒史30年余,每日至少4两以上白酒。 5、患者自发病以来,病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二便失禁,无潮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减轻。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数。 体格检查 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双上肢震颤,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5-级,双上肢肌张力稍高,双下肢肌张力无殊。双上肢深反射活跃,双下肢深感觉减退,右下肢浅感觉较左下肢减弱,闭目难立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轮替试验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 Hoffmann征(-)。双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2017-02-02浙二医院): 维生素B121478pmol/L↑,血清叶酸54.48nmol/L↑,铁蛋白483.5ng/mL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9.0*10^9/L,红细胞 2.85*10^9/L,血红蛋白96g/L↓;红细胞压积0.283↓;红细胞平均容积99.3fL↑;血小板计数38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8%↑; (2017-02-02)总蛋白57.3g/L↓;白蛋白 31.8g/L↓;白蛋白/球蛋白1.25↓;甘氨酰脯氨酸氨基肽酶29U/L↓;血胆碱酯酶4.1KU/L↓;C-反应蛋白54.4mg/L↑。 头颅MRI 头颅CT 腰椎MRI 颈椎MRI 确诊需要的辅助检查项目1 2017-02-02腰穿压力示155mmH2O,有核细胞4*10^6/L,潘氏试 验阳性↑,葡萄糖2.68mmol/L↓,蛋白含量82.00g/dL ↑ 。 磁共振(脊柱, 2017-02-04)):胸椎扫描,脊髓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两侧半卵圆中心、侧室旁少许腔隙灶,老年病改变,第5、 6脑室形成。 甲功全套、HIV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无殊。 确诊需要的辅助检查项目2 脊柱磁共振(浙二,2017-02-04):腰5/骶1椎间盘向后突出,腰椎退行性变。颈椎MR: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变性伴颈3/4、颈4/5、颈5/6、颈6/7椎间盘膨出,颈4-7平面黄韧带增厚,颈5-7平面椎管狭窄。 肌电图(浙二,2017-01-25):右正中、尺、胫、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右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右正中浅支、尺浅支、腓浅、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 刻下症见: 面色萎黄,身体羸弱,步履为艰,嗜酒如命,二便不利,胃纳欠佳,夜寐尚安。舌暗红,舌下脉络迂曲,苔白腻,脉弦数。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 1.双下肢深感觉缺失 2.感觉性共济失调 3.痉挛性截瘫 4.周围性神经病变等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标准 1.中年以后发病 2.脊髓后索、锥体束及周围神经受损症状体征 3.合并贫血 4.Vit.B12治疗后神经症状改善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鉴别诊断 周期性麻痹 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塞等。 多发性神经病 脊髓压迫症 多发性硬化(MS) 神经梅毒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研究新进展 维生素B12水平(病因) 磁共振(后索、侧索) 神经电生理检查 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 1.脊髓病亚急性联合变性 2.高血压病 3.痛风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颈椎间盘突出 6.腰椎间盘突出 7.轻度贫血 8.酒精戒断综合征 9.脂肪肝 10.腰痛 中医诊断: 痿病   痰瘀互结证 中医治疗: 针灸:头皮针、体针、灸法、电针、穴位注射 ①腹面采用腹针结合曲骨、中极穴长针深刺。 ②背面采用夹髓针结合韩式电针仪2/100Hz波形跨接 ③双下肢选取三阳经穴结合针刺涌泉穴。 中药:化痰通络为法,二陈汤及桃红四物汤化裁 中医护理:活血化瘀中药熏蒸治疗 针灸交替治疗方案(一) 西医治疗: 甲钴胺针、叶酸片及呋喃硫胺片营养神经 泮托拉唑胶囊护胃 氨氯地平片降压 瑞舒伐他汀钙片降脂 阿米替林片改善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