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合理性探析.docVIP

基于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合理性探析.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合理性探析

基于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合理性探析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关于盈余管理,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曾进行过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既包含合法的操控性行为,如企业管理层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允许范围内,通过选择会计方法、进行职业判断而导致的账面盈余的变动等;也包括非法的或欺诈性的操纵行为,如有意识地“过度”或“不当”使用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来影响账面盈余,有意编造、虚构交易来调整账面盈余的行为等。另一类认为盈余管理仅指非法的或欺诈性的盈余操纵行为。前者是广义的盈余管理,后者是狭义的盈余管理”(贺德富、邹晶,2008)。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建立在广义的盈余管理的基础之上。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   一些客观存在的经济因素会造成企业的盈余波动,这是不由企业所控制的,如行业类型、产品类型以及整体的经济形式等。大多数的企业即使是效益很好的企业都很难做到盈余长期稳定的增长,一系列的不由企业所控制的外部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账面利润,而这些暂时的、偶然的或是周期性的因素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并不能客观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管理层进行的适当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出于以下目的:   其一,平滑盈余波动。Ilia D. Dichev,Vicki Wei Tang(2008)认为盈余波动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预测性。通过实证检验盈余波动与短期、长期盈余预测之间的关系。首先波动越大的盈余越不具有持久性,其次波动性盈余包含了很多暂时性项目,而这些暂时性项目是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预测的。由图1可知,盈余波动程度大的企业未来盈余水平下降幅度较大。   同时,盈余波动使得投资者进行分析时因隐含信息缺失而无法避免系统性错误。因此从长期来看,盈余波动越高盈余的预测准确性就会越低(见图2),即盈余信息的可预测性下降。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以平滑利润的长期走势,如果不是有意掩饰而只是排除一些暂时性的干扰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的因素,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二,增加信息???量。管理人员管理盈余的行为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现有报告体系所固有的盈余管理并不能消除会计盈余的有用性。相反,这种含有应计项目的会计盈余作为企业业绩衡量的尺度,有其及时性和可验证性等优点。盈余管理可以将管理者拥有的内部信息尽快、尽多地传达给投资者,减少甚至消除沟通上的障碍所造成的信息滞导。对于不利的私有信息或内部信息,管理人员不愿传递给委托人,而对于有利的内部信息,管理人员却是希望外部信息使用者知晓的。相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公司管理人员总是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未经管理前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时,会主动采取盈余管理行为,调整盈余(主要是会计利润),以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价值信息。   三、基于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   其一,公允价值的应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并在17项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占会计要素计量准则(共30个)的比例高达57%。主要包括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较为谨慎,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   其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五条至第七条,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根据惯例,主要为利润)的债务重组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其中第五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六条规定: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七条规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润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利润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