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理实施细则(太谷隧道).doc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理实施细则(太谷隧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及专业特点 2 1、工程概况 2 2、技术标准 5 2、专业特点 5 三、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6 1、监理工作范围 6 2、 监理工作重点 6 四、监理工作流程 6 五、监理工作控制目标、要点 7 1、控制目标 7 2、控制要点 7 3、监控手段 8 六、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9 (一)新黄沙岭隧道预报方式方法 9 (二)方法与措施 11 1、地质素描 11 2、超前水平钻孔 11 3、TSP 11 4、地质雷达 13 七、旁站具体工序 14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监理实施细则 一、编制依据 1、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 2、建设单位的有关专业管理规定; 3、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 4、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TB10304-2009) 6、《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文) 7、《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一2007) 二、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及专业特点 1、工程概况 (1)线路地理位置 太焦铁路太谷隧道连续穿越山西省太谷县、榆社县,线路于太谷县阳邑乡南侧温家沟村进入太岳山,于榆社县槐树底村S319省道旁出山,起屹里程为:DK53+705~DK65+202,全长11497米,最高点位于隧道中部DK60+939,高程为1397.69m,隧道最大埋深为383.41m。隧道进口~DK56+490.18215位于R=5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进口至DK59+300范围内纵坡为20‰上坡;DK59+300~DK60+200范围内纵坡为14‰上,DK60+200~出口范围内纵坡为20‰上坡。 本隧道设置三座施工斜井,1号斜井与正洞交汇里程为DK57+000,斜井长度575米,为双车道无轨运输形式,正洞施工完成后作为紧急出口使用;二号斜井与正洞交汇里程为DK59+800,斜井长度1133m,为双车道无轨运输形式,正洞施工完成后进行封堵;3号斜井与正洞交汇里程为DK62+550,斜井长度745m,为双车道无轨运输形式,正洞施工完成后作为避难所使用。 (2)地形地貌 太谷隧道位于太岳山低山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形陡峭,坡度一般150~350,最高海拔位于隧址中部,约1397.694m,最低处位于隧道进口,海拔高程880.449m,相对高差约517.245。地表植被少,基岩裸露,进口段相对平缓,坡度100~150,地表多为耕地;出口段地行较陡,坡度350~400,基岩裸露。 ⑴地层岩性 隧道主要地质为新黄土、老黄土、泥岩及砂岩。隧道上覆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及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Q2pl)层,下伏地层从新至老分别为:三叠系中统铜川组(T2t2)、铜川组一段(T2t1)、二马营组第三亚组(T2e3)、二马营二组(T2e2)、二马营组第一组(T2e1)、三叠系下统和尚沟组(T1h)。 (3)工程地质特征 本隧道所处测区中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总体表现为多方向的断裂及褶皱组合,不同方向的断裂有规律地产出。区域主要地质构造有太谷范村帚状构造、晋中“多字型”构造、褶皱构造、断层。 太谷范村帚状构造:主要是一群规模极为不等,走向大致平行的压扭性正断层及夹于其间的延展方向基本与其一致的褶皱组合。帚状构造规模相对较大,构造行迹总体由北东往南西呈现由收敛到散开,方向由近南北(东北)往北东做弧形渐转的趋势,构成一完整的具有东凸弧形特征的帚状形态。 晋中“多字型”构造:主要是一系列走向北东的褶皱、压性、压扭性断裂及褶皱轴部、两翼产生的二次纵张断裂,以及与北东向的褶皱成直角相交的少数张扭性的断裂。构造行迹上由南西至北东呈明显的雁行式斜列的褶皱断裂,加上北西向的张扭性断裂平面上形成一典型的多字型图案。 褶皱构造:主要分布于断裂带附近,尤其在挤压断裂带的两侧十分发育,褶皱规模不一,其形成与断裂关系密切。 断层:通过调绘,物探以及分析区域资料,太谷隧道共发育断层共27条,其中有12条为实测断层,15条为物探推测断层。 表1 隧道穿过褶皱表 编号 褶皱名称 长度(㎞) 走向 两翼产状 褶皱特征 枢纽产状 轴面产状 褶皱类型 备注 轴部与线位相交里程 D1 畅家庄背斜 >1 NE70° NW翼330°∠8° SE翼170°∠8° 卷入褶皱的地层为二马营组二段(T2e2),岩性为浅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夹杂色泥岩,两翼对称,该褶皱想SW扬起,为一开阔对

文档评论(0)

oujiangy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