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审美能力培养课程探索.docVIP

导游审美能力培养课程探索.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游审美能力培养课程探索

导游审美能力培养的课程探索    摘 要:导游作为旅游活动的指导者,要帮助游客去感受景观之美,因此导游自身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作为导游的主要来源,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相关教育。文章以具体课程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循序渐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全面培养文化素养和讲解技能。    关键词:审美能力 教学创新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21-02       一、导游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旅游作为求新、求异、求知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游客之师”,知识广博,技能娴熟的导游能为旅行生活增光添彩,使景观在游客面前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导游的讲解主要是指导游客去发现美,这就要求导游自身具有挖掘美、传播美的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引起游客的共鸣。   审美能力作为导游必备的技能,和个人的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相关,最有效的提高方式是大量的阅读。优秀导游在工作之余会尽可能地搜集素材,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向专家型的导游发展。但是作为导游的最大来源――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缺乏工作实践,阅历有限,这就需要通过外力推动来实现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其量身打造相关课程。   近年来,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应对旅游市场的需求,笔者所在学校的旅游专业改成了单独招生,学生比较活跃,个性突出,水平参差不齐,用刻板、单一的传统讲授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用行动导向来进行教学创新。下面,笔者将以《旅游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来说明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尝试。    二、《旅游文学作品赏析》的课程特色    1.旅游文学与旅游审美。旅游文学是以旅游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包括所有以旅游行业的生活、游客的所见所闻所思、风景名胜、风土民情及有关事务为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旅游文学在游客心目中引起的审美感受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典型形象美。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绘出桂林山水如画的神韵,人???从文学描写的典型形象中增加游兴,使景观更富于内涵,强化审美感受。    (2)诗情画意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引导游客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西湖美景,西湖的人文性就在于名人名篇和神话传说,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单看西湖的自然景观,体会就会肤浅得多。    (3)哲理内涵美。“登泰山而小天下”,蕴含着人对山水的理性思考,同时也是对景观的隐性宣传。    (4)历史沧桑美。在旅游景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往往因人、因物设景,而最具特色的是因文设景,湖北黄冈的景点赤壁,就是因苏轼的文章而建。游客在游览古迹名胜时,思旧怀古、拓展知识,丰富了游览活动的内容。   文学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和独特的审美效果,使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成为自觉的审美行为。{1}游客已经产生了审美感受,导游要做的是加深其体验,在运用文学知识指导旅游时,应该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阅历、情趣和审美能力而各得其所。{2}    2.与语文课的区别。很多人认为汉语是母语,语言文学的学习只要日常交流够用就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但是实践证明多数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差,错误的语法、错别字屡见不鲜,面对文言文更像是看天书,平时没有阅读的习惯,就算去了图书馆也多是选择图文并茂、消遣类的书籍,很多时候是被动接受信息。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是把名篇分解,逐字逐句地分析,注重理性思考,反而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近年来有专家推崇传统的私塾教育,说学生摇头晃脑地吟诵名篇也是对音律的审美,这话不无道理,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方面。既然是母语,就应该相信人自身对语言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导游,要从景观中提炼美,审美能力就要比游客略胜一筹,看到游客没关注的方面,想到游客没想到的延伸信息。   在高校里,旅游专业重视导游考试的通过率,关注学生实际的就业技能,因此很多课程处于尴尬的境地。就拿《旅游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来说,不是认为和语文课差不多,没必要开,就是作为选修课,不受重视。其实游客评价导游时常说:“江山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说明导游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恰恰是从事工作的基础能力。   《旅游文学作品赏析》不等同于语文课,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不一样,不能仅停留在读懂的阶段,而要和工作实践相关。比如内容的选择:楹联就像国画中的题款,对景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游客起到引导的作用,苏州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简单直白,但是意境深远,是对江南私家园林的很好诠释。现当代旅游文学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情感更复杂。结伴同游的朱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