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docVIP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   摘要: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是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应当高度重视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相关政策,校正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纠正“双顺差”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纠正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1-0005-03      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41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累计顺差达到759.5亿美元,出口增长速度仍高于进口增长速度3.7个百分点。我国目前不但有大量的经常项目顺差,而且有大量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005年即达629.6亿美元。在经常项目#65380;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941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222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是1990年开始的,除了1993年为逆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顺差,并总体上呈现强化的趋势,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双顺差”的局面。[1]这种情况值得高度重视。      一#65380;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1.国内储蓄高于国内投资导致的内部失衡。高储蓄的结果是一国必须通过实物输出(出口)或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的方式将自己剩余的资源借给别人用。国内储蓄高于国内投资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在不平衡,而对外不平衡正是对内不平衡的充分反映。近些年,由于教育#65380;医疗和住房成本越来越高,三农问题尚未取得明显进展,转型时期失业问题突出,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不够宽,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家庭和企业被迫过度储蓄,我国的储蓄率呈进一步攀升之势,目前已逾45%,比英美的约15%高出许多。[2]这就意味着当前的经济存在着流动性过剩与资金投入不足共存的现象,意味着储蓄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从而导致生产与消费的不???衡,即生产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法满足多种类#65380;多层次的需要,导致有效总需求不足,并进一步造成就业困难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而且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差#65380;产品附加价值少#65380;地区差距大#65380;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内需的扩大和内部平衡的实现,其结果只能是过剩储蓄转移到境外,必然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顺差。   2.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65380;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65380;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3.国内金融市场和外资政策的扭曲。虽然国内储蓄很丰富,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储蓄存款,但是许多潜在投资者如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得到足够的融资支持;资本市场不发达,储蓄也不能通过其他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而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合资方式引入外部资金。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国内信贷市场,或者如果没有偏向性的外资政策,就不会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或者会产生经常项目逆差,而不会产生“双顺差”的格局。   4.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可知,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65380;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如果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统计,就会发现,在我国对美#65380;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65380;欧的顺差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